三 仕場交際草
魏晉時期統(tǒng)治階層提倡封建禮教,推崇儒家,抵制道家,妄圖用仕途高官來籠絡社會上的能人異士,與此同時也指望這樣可以控制他們的思想,免生禍亂??墒赖谰拖駨椈桑阍绞歉邏?,反彈得就越厲害。整個魏晉時代,文人雅士如同茍活在白色籠罩下,可還是在偌大的華夏土地上尋覓到了一方凈土,比如竹林七賢就把那小小竹林視為可以肆意抒發(fā)想法、傾訴言論的烏托邦。
竹林里,每日縱酒高歌、談文論道,好不快樂。竹林七賢的這種活動后來演變成眾多仕人眼中頗為高雅的社交活動,早已名聲在外,后來又有不少文人雅士先后加入。如果把竹林七賢視為集團,那這集團里是分幫派的,畢竟不可能七人都是第一時間彼此甚為熟稔的,所謂廣交好友之道,就是“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如此裙帶下去才能結下龐大的交際網(wǎng)。這其中嵇康與山濤、阮籍是多年的老友,彼此間年齡也相仿。阮籍和阮咸是叔侄,王戎是阮籍世交之子。向秀、山濤和王戎都是在官場上混的,而且都混得不錯。嵇康、阮籍和劉伶則是三個大酒鬼,不成兄弟也是酒友。所以這樣捋下來,嵇康、山濤和阮籍是一派,阮籍、阮咸和王戎又是一脈,向秀、山濤和王戎又是一幫,阮籍、嵇康和劉伶又是一家,如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關系才促成七賢相識、相交、相知。
但烏托邦終究是烏托邦,短暫的歡樂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強力的政治高壓。任何一個有權力欲的統(tǒng)治者,都不允許自己掌握下的帝國,有這樣一個游離于自己權力之外的世界存在,他們要的是主宰一切人的命運。所有追求自然的努力,都注定是片刻輝煌的浮華泡影。在縱酒狂歌的背后,縱情山水的自然中,毀滅烏托邦的黑手,卻也在悄悄地襲來,挑戰(zhàn)權力的自由精神,注定要遭到沉重的打擊。有的人像嵇康一樣飄然而逝,有的人如阮籍一般窮途而哭,更多的人,卻在沉默與無奈中選擇了離開甚至背叛。這其中的典型人物,就是“仕場交際草”王戎。
按照有關史料的記錄,王戎雖是七人中年齡最小的,但此人交際手段甚為了得,堪稱魏晉時代第一交際草,黑白兩道都吃得開。說最簡單的,他比山濤小二十九歲,比阮籍小二十四歲,比嵇康小十一歲。十五歲就參加竹林里的社交活動,山濤這些人都是父輩人物,若沒有些交友手段,誰又會帶上他這小屁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