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異類叔侄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長輩在后輩面前時刻得謹記以身作則,可這個道理阮籍不懂,他也沒時間弄懂,他有時間早喝酒賣哭去了,要不然也不會帶出又一個“瘋子”阮咸出來。竹林七賢這等好生了得的人物,后人號稱他們是魏晉文化的靈魂,相當于現在人們常說的“教父”這般等級。要數哪家最風光還得是阮氏一門,竹林七賢中阮籍和阮咸叔侄就占了兩個,貌似阮 他家祖墳上冒了不少青煙,才生出了阮籍和阮咸這等后人。
其實阮咸整日昏天黑地,提個酒壇扛把琴,跟著他叔叔阮籍在外廝混,也怪不得阮籍,畢竟人在成長中的變化自身原因才是主因。我阮籍好吃好喝是我阮籍個人的事,阮咸那小子在背后模仿我,我又能有啥辦法啊,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還說明我阮籍頗具個人魅力,有點粉絲也是正常的,而且這個粉絲在后世名聲挺響亮的。
放在今天,阮咸的這種行為,可以說是“沒大沒小”,現代社會里,就算是再沒正形的家長,碰上教育問題也不敢含糊,自己雖然花天酒地,卻也總不忘記教育子女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放在魏晉時代就不同了,那些“X賢”們的詞典里,似乎沒有這一說,沒大沒小的阮咸,成日里跟著他叔叔廝混,和一群叔叔大爺們天天稱兄道弟,成了千古美談。
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阮咸學習能力特別強,他除了年齡和阮籍不同,其他的他叔叔身上有的長處和毛病他都有,這其中包括酗酒、彈琴、侃大山和迷戀小姑娘等等。
酗酒,竹林七賢不喝酒就不是竹林七賢了,他們對酒的依賴猶如吸食鴉片,還好當時沒有蒸餾技術,酒的度數頂多相當于現如今的啤酒,不然每天泡在酒缸里人的身體怎能吃得消啊。阮籍為了逃避別人上門求娶他女兒一事,能一醉就是六十余天,這份酒量令后人汗顏,完全是不要命的喝法。他侄子阮咸也不是軟腳蟹,雖然在酗酒一事上沒啥長醉不起令人咂舌的記錄,可是這家伙的喝酒作風卻是令前人及后人拍案大呼“牛掰”的。此人喝酒和劉伶一樣,不喜用容器,常常在家呼朋喚友,大伙圍坐堂中,中央放一大酒壇子,輪流把頭直接泡到壇中,鯨飲一番。這天正值大伙喝得痛快時,突然堂中跑來一群小豬仔,大概也是聞著酒香了,其中幾頭小豬毫不客氣地也一頭扎進酒壇中,這時阮咸作出了驚人之舉,嘻嘻哈哈地一個箭步就撲到了酒壇前,愣是從眾豬頭中擠出一塊地方,隨即一頭扎進壇中,與豬共飲一壇酒,事后直呼“爽哉!美哉”!看來這阮咸在喝酒方面算是得到了他那不良叔叔的精髓了,某些方面甚至大有青出于藍勝于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