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希臘人(2)

寬容 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發(fā)生這次著名日食的下午,波斯人和利迪亞人正在戰(zhàn)場上廝殺。人們認為,他們停止相互殘殺是由于光線不足的緣故。泰勒斯不相信這是利迪亞的諸神效仿幾年前在阿迦隆山谷戰(zhàn)役中發(fā)生的先例,創(chuàng)造了奇跡——使天國的光芒突然熄滅,以便勝券能穩(wěn)操在受他們寵愛的一方手中。

泰勒斯達到的境界(這正是他的偉績所在)就是敢于把一切自然現(xiàn)象看做是受永恒法則支配的結(jié)果,是永恒意志的具體體現(xiàn),不是人們一直想象的天神任意支配的結(jié)果。在他看來,即便那天下午只有以弗所大街上的狗咬架,或者是哈利奇舉行一次婚禮筵席,沒有發(fā)生更重大的事,日食也會照樣發(fā)生。

泰勒斯通過科學的觀察,得出了一個符合邏輯的結(jié)論。他把萬物的產(chǎn)生歸結(jié)于一條普遍必然的法則,并做出了這樣的推測(從某種程度上講他的推測是正確的):世間萬物來源于水,水從四面八方包圍著世界,從創(chuàng)世紀的時候就與世共存了。

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泰勒斯留下的任何親筆文稿,那時他已有可能用文字表達他的思想(希臘人從啡尼基人那里學會了字母),但如今他的文稿蕩然無存,我們對他的了解全是從他同時人的書中提供的一鱗半爪資料里得到的,這才對泰勒斯的個人生活略曉一二。泰勒斯是個商人,與地中海各個角落的人都有接觸,順便說一句,早期哲學家大都是商人,這也是當時的一大特點。哲學家是“智慧的戀人”。不過他們從不忽視這個事實:生活的秘密寓于生靈之中。他們認為,“為智慧而尋求智慧”的觀點,就如同“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為食品而吃飯的謬誤一樣,貽害無窮。

在他們看來,世界上有各種個性的人,好的、壞的和居中的,這是衡量世間萬物的最高標準。因此,他們在空閑時間耐心地研究人這個難以捉摸的動物,而且是按照人的本來面目去研究,不是憑先入為主的臆造從事。

這使他們能夠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從而大大擴大了自己的影響。這要比不厭其煩地說教、向人們指點通向大同世界的捷徑更為有效。

他們極少提出森嚴的清規(guī)戒律作為限制人們活動的準則。

但是,他們以自身的榜樣向人們表明,一旦真正理解了自然界的力量,就必然會獲得寄托著一切幸福的靈魂深處的安寧。哲學家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博得了周圍人的好感以后,便有了充分的自由去研究、探索和調(diào)查,甚至可以深入到一般被認為只有上帝才能干預的領(lǐng)域里去探險。泰勒斯作為這個新福音的先驅(qū),把才華橫溢的一生獻給了這項有益的事業(yè)。

盡管他對希臘人眼中的世界進行了分解,分別考查了每一個細微部分,并對亙古以來大多數(shù)人一直認為是夭經(jīng)地義的事情公開提出的質(zhì)詢,但人們還是容許他躺在床上壽終正寢。即使當時有人讓他對自已的異端邪說作出解釋,我們?nèi)缃褚矡o從查考了。

一經(jīng)泰勒斯指明了道路,追隨者便蜂涌而至。

譬如阿那克薩哥拉,他三十六歲時離開小亞細亞來到雅典,后來一直當“詭辯家”,還在希臘幾座城市里當私人教師。他對天文頗有研究。他在授課時指出,太陽不是常人公認的由一名天神駕馭的馬車,而是一個又紅又燙的火球,比整個希臘還要大一千萬倍。

這個理論并沒有招災惹禍,天國也沒有因為他膽大妄為而用霹靂打死他。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理論推進了一步,大膽提出,月球表面上覆蓋著山脈和山谷,最后他竟然暗示說,世間有一種“種子”,是萬物的起源和歸宿,從寰宇誕生之時起就存在了。

但是,阿那克薩哥拉涉足到了一個危險的領(lǐng)域,因為他所談的正是人們熟悉的事情,后來的不少科學家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太陽和月亮離地球遙遙千里,一般哲學家并不在乎怎樣稱呼他們。但是這位教書先生提出世間萬物都是從一個叫做“種子”的原始物質(zhì)中成長起來的,這毫無疑問大過份了。他的斷言與天神的故事背道而馳——是天神在大洪水后把小石子變成無數(shù)男女,使世界重新人丁興旺。希臘所有的孩子在童年就聽到過這個故事,因此否認它的無比莊重嚴肅的真實性會使現(xiàn)存社會的安寧受害匪淺,也會使孩子們懷疑長輩的智慧,萬萬使不得。于是,阿那克薩哥拉成為雅典父母同盟大肆攻擊的靶子。

假如當時是君主制或共和制早期,城邦的統(tǒng)治者還會有足夠力量保護一名宣揚不受歡迎的教理的老師,使他免受目不識丁的古雅典農(nóng)民的愚蠢迫害。但那時的雅典,民主制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頂峰,個性自由早已今非昔比了。況且,當時深受多數(shù)人鄙視的伯里克利正是這位天文學家的得意門生,這又為法庭的治罪打開了方便之門,使得人們借以掀起一場反對老獨裁統(tǒng)治的政治運動。

一名叫奧菲特斯的教士,在一個人口最稠密的郊區(qū)當行政長官,他提出的一條法律被接受了。這條法律要求,“對一切不相信現(xiàn)存宗教者和對一切神明持不同見解者,要立即治罪?!睋?jù)此,阿那克薩哥拉被投入監(jiān)牢。不過,城市中的開明勢力最后占了上風。阿那克薩哥拉只繳了很小一筆罰款就獲釋出獄了。他遷居到小亞細亞,在那里壽逾古稀,名同皓月,活到公元前四二八年才與世長辭。

這件事表明,官方要壓抑科學理論的發(fā)展實在是徒勞無功。阿那克薩哥拉雖然被迫離開了雅典,但他的思想?yún)s遺留給了后世。兩個世紀以后,一個叫亞里士多德的人運用了他的思想,并把它作為自己科學假設(shè)的基礎(chǔ)。經(jīng)過一千年的漫長黑暗時期以后,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又直接傳授給了伊本·路西德(通常稱阿威羅伊),一位偉大的阿拉伯醫(yī)學家,他在西班牙南部摩爾大學的學生中大力傳播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他把理論和自己的觀察結(jié)合起來,寫下了許多著作。這些書被及時地運過庇里牛斯山,送到巴黎和布倫大學,并譯成拉丁文、法文和英文。西歐人和北歐人和盤接受了書中的觀點,如今它們已成為科學入門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們眼里就象乘法口訣表一樣無害。

現(xiàn)在我們回到阿那克薩哥拉的話題。在他受審判以后差不多一代人的時間里,希臘科學家承蒙恩準,可以教授與民間迷信有所出入的學說。到了公元前五世紀末年,又發(fā)生了第二件事。

這次受害的是普羅塔哥拉,一個流浪教師,來自希臘北部以沃尼亞殖民地的阿布戴拉村。這個地區(qū)因為是德謨克利特的出生地而已經(jīng)名聲不佳。德謨克利特是具有創(chuàng)見的“微笑哲學家”,他提出一條法則:“只有能夠給絕大多數(shù)人提供最大幸福和最小痛苦的社會,才是有價值的?!苯Y(jié)果他被視為激進分子,應該置于保安系統(tǒng)的監(jiān)視之下。

普羅塔哥拉深受這一思想的影響。他來到雅典,經(jīng)過幾年的鉆研,向人們宣布說,人是衡量世界萬物的尺度;生命猶如曇花一現(xiàn),因此不要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本來就令人懷疑的神的存在上,全部精力應該用來使生活更美好更愉快。

這個觀點無疑是擊中了要害,肯定會比以往任何文字或談話都更能動搖人們的信仰。況且,這個理論問世的時候,正是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戰(zhàn)爭勝敗攸關(guān)之際,人們深受失敗和疾病的挫折,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很明顯,這時對上帝的超凡神力提出懷疑,激起上帝的怒火,實在不是時候。普羅塔哥拉被指控為無神論者,勒令必須改變理論,使它服從于法庭。

伯里克利本來可以保護他,但此時他已經(jīng)去世。普羅塔哥拉盡管是科學家,卻對殉道毫無興趣。

他逃走了。

不幸的是,在駛往西西里的航程中,他的船觸礁了。他可能當場溺水而亡,因為從那以后再也沒有聽到過他的消息。

慘遭雅典人心狠手辣迫害的另一個人是戴阿哥拉斯。其實他并不是哲學家,而是一個青年作家。他在一次官司中沒有得到上帝的幫助,便把個人的怨恨一股腦傾泄在上帝身上。在很長時間里,他為自己的苦情郁郁沉思,以至思想發(fā)生很大變化。他四處奔走,以褻瀆的語言誹謗希臘北部人敬仰的“神圣玄機”。他的膽大妄為使他被判處死刑??墒窃谂R刑前夕,這個可憐蟲得到機會逃跑了。他來到科林斯,繼續(xù)詛咒奧林匹斯的天神,最后終因肝火太旺而一命嗚呼。

希臘人不容異說的偏見最后發(fā)展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其典型例子就是法庭對蘇格拉底的臭名昭著的死刑判決。對此我們有詳盡的記載。

只要一談到世界依然如故,談到古代雅典人心胸狹窄的程度不亞于后人,人們就必然舉出蘇格拉底的例子,作為希臘人頑固不化的有力佐證。但是今天我們經(jīng)過詳盡無遺的考察之后,對情況了解得更清楚了。這位街頭演說家的一生很平凡,他有才華,卻又招人討厭,他對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盛行的思想自由精神作出了直接的貢獻。

當時的老百姓仍然相信天神的存在,蘇格拉底便把自已說成是代表上帝的預言家,雅典人盡管不能完全理解他所說的“精靈”(即在內(nèi)心深處告訴他應該說什么做什么的聲音)意味著什么,卻完全可以領(lǐng)悟這一事實:他對周圍人們奉若神明的東西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對傳統(tǒng)習俗也不屑一顧。最后,當政者殺死了這位老人,而他的神學觀點(盡管官方為了說服大家而牽強附會地作為加罪之辭)實際上于審判的結(jié)果幾乎毫無相關(guān)之處。

蘇格拉底是石匠的兒子。他父親子女很多,收入菲薄。這孩子沒有錢念正規(guī)大學,因為那個時候的哲學家都講究實惠,教授一門學科要索取兩千塊錢的報酬。況且,在蘇格拉底看來,追求純真理、研究沒用的科學現(xiàn)象簡直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在他的眼里,一個人只要善于培植自己的信念,沒有幾何學的知識也無關(guān)緊要,了解慧星和行星的自然現(xiàn)象對于拯救靈魂毫無用處。

這個鼻梁塌陷、衣冠下整的樸實的小個子,白天在街頭巷尾與無業(yè)游民爭執(zhí),晚上則洗耳恭聽妻子的嘮叨(他的妻子為了養(yǎng)活一大家子人,不得不在家里給別人洗衣服,而丈夫卻把謀生看作是生存中最不值得注意的細節(jié))。他多次參加過戰(zhàn)爭和遠征,是個受人尊敬的老兵;他是雅典參議院的前議員,在當時眾多的教師中,他被選中為了自己的信仰而引頸受戮。

為了便于了解事情的原委,我們必須了解當蘇格拉底為人類的知識和進步做出痛苦而有益的努力時,雅典的政治狀況是什么樣子。

蘇格拉底在一生中(他被處以死刑時已年逾七十),試圖告訴人們,他們正在虛度年華,生活的毫無意義,把過多的時間花在了空洞的歡樂和虛無的勝利上,一味揮霍偉大的上帝賜與的各種恩典,力求使自己的虛榮心和野心得到哪怕是幾小時的滿足。他完全相信人的命運是崇高的,因而打破了舊哲學界設(shè)置的所有框框和禁區(qū),甚至比普羅塔哥拉走得還遠。昔羅塔哥拉教給人們:“人是衡量世間萬物的尺度?!碧K格拉底則聲稱:“人的無形意識是(或者應該是)世間萬物的最后尺度;塑造命運的不是上帝,而是我們自已。”

蘇格拉底在法官面前的演講(準確地說,法庭上共有五百名法官,是蘇格拉底的政敵精心挑選的,其中有些人還會讀書寫字),對任何聽眾來說,不管他們是不是持同情態(tài)度的,都是最鼓舞人心的通俗易懂的道理。

這位哲學家爭辯說,“世界上誰也無權(quán)命令別人信仰什么,或剝奪別人隨心所欲思考的權(quán)力?!彼终f:“人只要具有自己的道德和信念,即使沒有朋友的贊同,沒有金錢、妻室和家庭,也會成功。但是如果不徹底研究問題的來龍去脈,汪何人都休想得出正確結(jié)論,因此必須擁有討論所有問題的充分自由,必須完全不受官方的干涉?!?

遺撼的是,這個被告是在錯誤的時間闡述了錯誤的論斷。早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戰(zhàn)爭之后,雅典富人與窮人之間、主人與仆人之間的關(guān)系便處于劍拔弩張的狀態(tài),蘇格拉底是“溫和分子”——一個既看到雙方利弊,又力圖找到折衷方案以滿足一切有理智人士的自由主義者,這自然得不到任何一方的好感,不過那時候雙方勢均力敵,騰不出手來對付他。

到了公元前四○三年,那些百分之百的民主派完全控制了王國,把貴族趕跑了,蘇格拉底也就在劫難逃了。

他的朋友知道了這一切,建議蘇格拉底盡早離開這座城市,這是很明智的。

蘇格拉底的敵人并不比他的朋友少。在大半個世紀里,他一直充當“口頭評論家”,成為一個絕頂聰明的大忙人,善于把那些自我標榜為雅典社會支柱的人的偽裝和思想騙術(shù)揭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甚至成為一種癖好。久而久之,他的名字在希臘家喻戶曉。他在上午談到一些趣事,到了晚上全城便無人不知了。有人為他編演了戲劇。他被捕入獄時,全希臘沒有一人不對他一生中的大小瑣事了如指掌。

在審判中起主導作用的那些人(例如那個既不會讀又不會寫、只因為通曉上帝旨意而成為起訴中最賣力氣的可敬的糧販子)深信他們審訊蘇格拉底是在為社會盡職,為城市除掉一個所謂“知識界”中的最危險分子,一個只能教給奴隸懶惰、犯罪和不滿的人。

頗為有趣的是,即使在這種環(huán)境里,蘇格拉底仍以精湛的口才為自己辯解,而且竟然使陪審團的絕大多數(shù)人傾向于釋放他。他們提出,蘇格拉底只要擯棄辯論、爭吵、說教這些可怕陋習,不再干涉別人所偏愛的東西,不再用永無止境的疑問去糾纏他們,就可以被赦免。

但是蘇格拉底拒絕接受。

“這辦不到!”他喊道,“只要我的良心和我那種微弱的心聲還在讓我繼續(xù)向前,把通向理智的真正道路指給人們,我就要繼續(xù)拉住我遇見的每一個人,告訴他我的想法,絕不顧慮后果。”

這樣,法庭除了判處這個囚犯死刑外,沒有別的辦法。

蘇格拉底被緩刑三十天。每年一度去戴洛斯朝拜的圣船還沒有返航,按照雅典的法律,在這期間是不準行刑的。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這位老人安然地呆在地窖里,琢磨如何改進他的邏輯體系。他有許多次逃跑的機會,但他都拒絕了。他已經(jīng)不虛此生,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他累了,準備離世而去了。直到行刑的時候,他還在和朋友們談話,用自己追求的真理開導他們,勸他們不要把腦筋用在物質(zhì)世界上,而要多考慮精神世界。

接著,他飲下毒鴆,躺在床上,從此以后,一切爭論都隨著他的長眠而宣告結(jié)束。

蘇格拉底的門徒曾一度被勢不可擋的公眾憤怒嚇破了膽,覺得還是避開過去的活動場所為好。

可是等他們看到一切都平息無事了。便又回來,重操公開講學的舊業(yè)。在這位老哲學家死后的十多年里,他的思想比以前傳播得更廣泛了。

與此同時,這座城市經(jīng)歷了非常困難的時期。爭奪希臘半島領(lǐng)導權(quán)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五年了,在這場戰(zhàn)爭中雅典人一敗涂地,斯巴達人獲得了最后勝利。這是體力擊敗智力的大勝仗。不用說,這種狀況是好景不長的。斯巴達人從沒有寫下一句值得記載的話,也沒有對人類的知識有過一絲的貢獻(一些軍事戰(zhàn)術(shù)除外,這些戰(zhàn)術(shù)已沿用到今日的足球比賽里)。斯巴達人認為,對手的圍墻被推倒了,雅典的艦隊也所剩無幾,他們已經(jīng)大功告成。但是,雅典人的思想?yún)s沒有因此而失去其敏捷的天資。伯羅奔尼撒半島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十年,古老的比雷埃夫斯港就又云集了世界各地的船只,在希臘聯(lián)合艦隊中,雅典的海軍將領(lǐng)又一次身先士卒。

況且,伯里克利的努力雖然沒有得到同代人的重視,卻使雅典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就象公元前四世紀的巴黎一樣。羅馬、西班牙和非洲的有錢人家都想使孩子受到時髦的教育,即使孩子只被準許參觀一下衛(wèi)城附近的任何一所學校,家長也會為此而受寵若驚。

我們現(xiàn)代人要正確理解古代社會是非常困難的,在那個世界里,生存被看得至關(guān)重要。

在早期基督教的影響下——當時的基督教是一切異教文明的死敵——羅馬人和希臘人被視為喪盡天良的家伙。他們隨意崇拜一些不倫不類的天神,剩下的時間便大吃大喝,飲整桶的薩萊諾酒,聽埃及舞女的纏綿細語,間或還奔趕戰(zhàn)場,僅為嗜血的樂趣而殘殺無辜的日耳曼人、法蘭克人和達西雅人。

不可否認,無論是在希臘還是在羅馬,都有很多商人和戰(zhàn)爭販子,在羅馬可能更多一些。他們把蘇格拉底在法官面前精辟闡述的倫理道德拋到腦后,積攢起萬貫家私。正是因為這些人非常富有,人們才不得不對他們?nèi)虤馔搪暋5?,這些人在社會中毫無威信,因此不可能被推崇為當時文化的化身。

我們發(fā)掘了埃帕菲羅迪特的公寓,這家伙同尼祿把羅馬及其殖民地洗劫一空,從而發(fā)了數(shù)以百萬計的大財。我們望著這個老投機商用不義之財建造起來的擁有四十間房屋的宮殿的廢墟,禁不住會搖頭嘆息:“太腐敗了?!?

繼而,我們坐下來讀一讀愛比克泰德的著作。愛比克泰德曾經(jīng)當過埃帕菲羅迪特這個老惡棍的奴仆。然而讀了他的書,我們卻感到是在與一位古今少有的高尚顯赫的靈魂相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