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殺氣騰騰李元昊(3)

兩宋王朝:奢華帝國的無奈 作者:(日)陳舜臣


附記:耳房由于是藏匿經書的地方,因而有“藏經洞”之名。關于此一名稱的由來,有不同的推測:中國人有“惜字紙”的習慣,一般人絕不糟蹋寫有文字的紙張,且禁止隨便放置,或揉成一團丟進字紙簍里。尤其經文這一類的東西。再舊也不得丟棄,因而利用耳房等地方妥善收藏――這是做此推測者的理論依據(jù)。其中以用舊的東西居多,但也包含不少寫壞的以及為練習而書寫的。這樣的東西是否有加以藏匿以免被敵人摧毀的價值,是此一說法值得懷疑之處,然而其說法卻也不能一概否定。不論如何,封住藏經洞是西夏來襲的時期。這是千真萬確之事。

發(fā)現(xiàn)敦煌古文書一事,給學界帶來極大震撼。由于屢次戰(zhàn)亂,利用紙張書寫的文書,在中國已甚少傳存。十世紀以前,印刷技術尚欠發(fā)達,文書一概利用手寫,份數(shù)因而極為有限,這也是這類東西容易散失的原因。

原本幾乎未見十世紀以前的古文書,現(xiàn)在卻在敦煌一舉大量出土。只聞其名而未見其物的書籍,也紛紛出現(xiàn)在敦煌。以唐末之動亂為歌詠對象的長詩《秦婦吟》曾經風靡一時,全文卻失傳已久,現(xiàn)在連這篇詩文也在藏經洞內被發(fā)現(xiàn),文學史家怎能不為之欣喜若狂?

除了與佛教、文學有關的書籍以外,連摩尼教文獻也在這六坪左右的小房間里被發(fā)現(xiàn)。

對敦煌出土文獻之研究,甚至形成所謂的“敦煌學”,斯坦因帶走的文物現(xiàn)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館,伯希和帶走的文物則收藏于巴黎國民圖書館。而到八十年后的現(xiàn)在,這批古文書的整理工作尚未完竣。

鎮(zhèn)壓河西四郡的李元昊,終于于1038年自稱為大夏皇帝,并且使用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xiàn)的六個字元號――“天授禮法延祚”。

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宋朝廷大怒,將西夏王李元昊的賜姓官爵全部剝奪。李元昊的李姓乃唐朝所賜,自從西夏臣從宋以來,他也已受賜宋之國姓趙,因此,此時的名字應該是趙元昊。

趙姓、定難軍節(jié)度使以及西平王等,都是西夏獲授自宋的姓氏、官爵,李元昊當然一點也不在乎這一切被剝奪,已經以皇帝自稱的他,早就把這一切棄如敝屣。

“什么!要剝奪我的官爵?哈!哈!哈!宋國皇帝是在說囈語。我還想取得長安,攻占宋都開封。他有時間管別人的官爵?他應該先擔心自己的帝位能不能保住??!”李元昊呵呵大笑。

民族意識強烈的李元昊向以黨項族無固有文字為憾,他因而創(chuàng)造了新文字,這就是所謂的“西夏文字”。

西夏帝國從李元昊開始持續(xù)十代一百九十年,到1227年才為蒙古所滅。而成吉思汗也是在攻打西夏時去世的。西夏文字在西夏滅亡后也繼續(xù)為黨項族所使用。

要取得長安。――做此公開宣言的西夏,當然決心與宋決一死戰(zhàn)。

宋動員五十萬大軍到陜西。全民皆兵的西夏,國力相當強大,致使宋屢次遭受苦戰(zhàn)。但一直被西夏壓迫的吐蕃和回紇,開始在西夏后方展開擾亂工作,西夏因此也陷于苦戰(zhàn)。

得到漁翁之利的是遼。遼使宋陷入苦境,與之重議澶淵之盟,獲得更多的歲幣和外交關系上的優(yōu)勢。歲幣增額十萬匹絲綢和十萬兩銀。

宋和遼在新條約下恢復良好的關系,當然為西夏帶來負面影響。西夏在與宋的交戰(zhàn)上,已無法期待遼的后援。宋與西夏在互動干戈一段時期后,兩邊都陷于苦境。而宋堅決要求的是,西夏必須對其臣從。民族主義者李元昊后來只有屈服,同意形式上的臣從,但以獲得實際利益作為交換條件。西夏因臣從而獲得的報酬是十三萬匹絲綢、五萬兩銀和兩萬斤茶葉。

“我現(xiàn)在才明白爹的心情……”1044年,與宋之間的條約成立時,李元昊呢喃地說了這句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