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孩子對待父母這方面,孝道所產(chǎn)生的效力將會有所不同,形成兩種情況。無疑,這兩個極端到處都可遇見。弒父母是不常見的,雖然差不多都是因為遭受到殘酷的處罰,這種人通常也是發(fā)了瘋。普通老百姓,在極度貧窮中呻吟,父母的一些無情冷遇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是兒子自愿代替父親承受列刑,聽說這種情況時有發(fā)生,這樣的實例,有力地表明了孝順父母的本能的真誠和力量,盡管這位父親可能是罪孽深重的死囚。
基督教國家的家庭生活有些過于松弛,對于剛剛從這種松弛的家庭束縛中解脫的西方人來說,中國人的孝行表現(xiàn)出一些引人注目的特色。尊重年齡的增長是最有益的,這一般可以有益于盎格魯一撒克遜族人的教養(yǎng)。在西方國家,兒子成年以后,愛到哪兒去就到哪兒去,愛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沒必要和父母在一起,父母也不把他留在身邊。對于中國人來說,這樣的習慣,就像長大的牛犢或驢駒對母牛或母驢的行為方式一樣,對動物是完全適合的,然而決不符合人所實行的禮。從中國人的立場出發(fā)所作的一個引人注目的思考,表明在我們自己的社會實踐中有大量的空間需要改進,我們大多數(shù)人實際上是住在玻璃房子里,我們應謹慎從事,不要魯莽地扔石子。然而,另一方面,不極力強調這幾個特點中的致命缺陷,討論中國人的孝心是徒勞的。
這種教旨似乎有五個基本缺陷,其中兩個已經(jīng)否定,三個仍然存在。它囊括了孩子對父母的責任,卻只字未提父母對孩子的責任。中國不是一個不需這類勸導的國家。這樣的勸導,任何地方都是最需要的,永遠要做這樣的勸導。保羅使徒(the Apostle Panl)將神賜的智慧凝結為幾個簡潔的語句,在羅馬大教堂里講述了理想家庭的四根支柱:“丈夫們,愛你們的妻子,不要使她們痛苦。”“妻子們,服從你們的丈夫,像順從主的安排?!薄昂⒆觽?,一切服從你們的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愛的。”“父親們,不要激怒你們的孩子們,免使他們沮喪。”在孔夫子所有體現(xiàn)實際智慧的教訓中,有哪一條能與這些影響廣遠的準則相比呢?中國教旨沒有一條為女兒說話,一切都體現(xiàn)兒子的利益。倘若中國人不是年長后就對這個問題喪失觀察力的話,是不會不察覺這種對人性的嚴重侵犯的。憑借偶然的性別差異,男嬰成為一家人的神靈。也因為偶然的性別差異,女嬰竟成了可怕的負擔,一定會被厭棄,還可能被溺殺,這就是對人性的嚴重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