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一份豐厚的禮物,是“給他面子”。但是如果禮物是個人送的,受禮人應(yīng)該僅僅接受一部分,很少或者說從來也沒有全部接受,或一律拒收。一些人渴保住“面子”的例子足以說明這個問題。缺點被人指出來,是“失掉面子”,所以無論證據(jù)多么明顯,也必須矢口否認(rèn),一意要挽回面子。網(wǎng)球丟了,不僅僅是懷疑,而是有證據(jù)足以判明是一個苦力撿到了。他就會憤怒地否認(rèn),然后走到丟球的地方,這時很快發(fā)現(xiàn)球在地上(從他的長袖里掉出來的)故作姿態(tài)地說:“這是你‘丟失’的球?!薄J膛芽腿说你U筆刀藏在他主人的房子里,以后在桌布下面發(fā)現(xiàn)了,就會裝作得意洋洋的樣子拿出來給人看,這種情況下,“面子”是保住了。一個仆人不小心丟失了一件物品,他知道他必須賠償,或者從他的工錢里扣除相當(dāng)?shù)臄?shù)目,于是他提出辭職,并清高地說:“那錢抵賠那銀匙子吧,我不要了?!边@樣,他的面子沒有損傷,一個人明明知道一筆屬于他的債款無法收回來,也要到欠債人那里去,嚴(yán)厲的恐嚇一番,以此表明他胸中有數(shù)。他沒要到錢,但保住了他的“面子”這樣才能保證他將來放債時不再討不回錢。一個仆人失職,或者拒絕履行一些職責(zé),當(dāng)他確知主人要辭退他時,就會重復(fù)以前的過失,辭職,保住他的“面子”。
對我們來說,保住面子,然后送了性命,似乎是很不值得的,全是我們聽說中國的地方官,作為一種特殊的恩惠,被殺頭的時候準(zhǔn)許穿著官服,以保住他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