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一轉,在日本,日本人總喜歡問香港的留學生:“香港是不是很多古惑仔?”有一個熱愛王家衛(wèi)和香港電影《欲望之街》(即《古惑仔Ⅰ》)的日本朋友問我:“你有沒有見過古惑仔劈友 (黑話,表示持刀具等進行械斗) ?”
各位看官,我在日本,聽到一個日本人用他半咸不淡的廣東話說出“劈友”這兩個字,老實說,那一刻,我有回到家的感覺。
告訴您一個秘密,很多日本人都覺得香港的東西,比日本的好吃。
日本的“香港通”會說香港的飯店,經(jīng)常都有驚喜。像尖沙咀X記的芝士豬頸肉撈公仔面加辣椒油。
日本友人說,那些其貌不揚而又長得很像黑社會的侍應,那些帶點垢跡的筷子,那些看上去低級的食物,卻是那么的可口美味!
“而且很便宜啊,你想想?在日本,東西貴,好吃是很應該的。但是在這個地方,便宜的東西也那么好吃,香港這地方多好?!?/p>
不可否認,有很多日本人對香港很迷戀。因為香港是很神秘、密集和有活力的城市,24小時不眠不休,半夜3點也有廉價的交通工具回家,一切都那么有能量和有發(fā)掘的空間。
但國家形象,是很難說明的課題,而這些課題,卻又很貼近。如有一次,我在某一個以“香港制造”為主題的香港電臺節(jié)目中,聽到從加拿大回流的富二代歌手(這位歌手,是有機會在2011年合作的關楚耀先生)談“關于香港”的記憶。他說:“我覺得香港呀,好多人,好嘈雜,空氣又好污糟??”
對于一個地方,我們有的是印象,是觀感,是“我們以為”那個地方如何,這些水過鴨背、不留痕跡的評論,就會輕易地變成那個地方的外衣。
對日本的研究在20年前開始興起。當初的日本研究浪潮,老師們說,都是因為流行文化的影響。香港的流行歌曲都是改編自日本的,鏡頭機位、表演者臺風、游戲節(jié)目的手法、訪談環(huán)節(jié)問題的先后次序、整蠱節(jié)目的流程、張徹的武俠片風格如何被黑澤明影響——這些都是日本流行文化種下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