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生父袁保中也是個秀才,他在功名上不如弟弟袁保慶,也從來沒有出去做過官,但他有一點比袁保慶強,那就是他能生兒子,而且一口氣就生了六個,這過繼給袁保慶的袁世凱排行老四,所以袁世凱的外號“袁老四”就是這么來的。
袁老四的運氣著實不賴,他七歲后便跟著嗣父袁保慶在濟南、南京這樣的大城市生活,見過不少世面。袁保慶對袁世凱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視,他給袁世凱請的塾師都是當?shù)氐拿e人,但袁世凱雖然聰明,卻不喜讀書而好拳腳。當時有一個名叫曲沼的老師,這個人文武雙全,他見袁世凱喜歡舞槍弄棒,于是便教給他一套拳術(shù),后來袁世凱喜歡馳馬試劍,估計與此有關(guān)。
但不幸的是,袁保慶44歲那年在南京任上突然感染時疫,當年便拋妻棄子,離開了人世。無奈之下,袁保慶的遺孀牛氏只好帶著十四歲的嗣子袁世凱回到項城老家,但就在第二年,袁世凱的生父袁保中也因病去世。
袁家當時乃官宦之家,吃穿固然不愁,但此時的袁世凱母子畢竟是孤兒寡母,也頗為可憐。這時,袁世凱的運氣又來了,他的堂叔袁保恒,這位在翰林院做編修的進士大老爺,他在回鄉(xiāng)省親的時候見袁世凱年紀雖小,但看上去天資聰穎,似乎人才可造,于是便將這個侄子接到北京,打算讓袁世凱跟隨他讀書,日后走科舉之道。于是,十五歲的袁世凱便跟著堂叔袁保恒去了北京。
袁保恒是個飽學的翰林,在其嚴格教導之下,袁世凱參加過兩次鄉(xiāng)試,但一次都沒有考中。當時另一位在京為官的堂叔袁保齡,他在看過袁世凱的文章后,也說袁老四在學問上天分不高、前途不大。羞憤之下,袁世凱將之前所作的詩文全部付之一炬,恨恨地說:“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nèi)攘外,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娛光陰耶?”
袁世凱的話頗有意思,當年洪秀全因考不上秀才而撕了圣賢書大罵:“再也不考清朝試,再也不穿清朝服,老子以后要自己開科取士!”……于是洪天王就另立門戶,造反了。
袁世凱出身官宦世家,自然還沒到要去造反那一步。據(jù)《朝野新譚》上說,袁保恒在天津海關(guān)道任上的時候,曾經(jīng)帶著袁世凱去拜見直隸總督兼北洋總督李鴻章。李鴻章見袁世凱聰明伶俐,很是賞識,便要賞給他差事,但袁保恒還是希望袁世凱能通過科舉之路出人頭地,便替袁世凱婉拒道:“我家侄兒年紀尚小,并無才學,大人如果派他差使的話,恐怕他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崩铠櫿侣牶?,搖頭說:“你真的這樣看不起你這個侄兒嗎?據(jù)我看啊,他將來的功名事業(yè),恐怕在你的百倍以上呢!”
持此觀點的人還不止李鴻章一人。據(jù)傳,陳州府城隍廟前有一位很出名的相命先生名叫“瞿然驚神算”,有一次袁世凱請他看相,這位瞿然先生在對袁端詳很久之后,以極其嚴肅的口吻說:“公子天庭廣闊,來自富貴之家,少年英發(fā),出人頭地,中年位躋公卿,五十微有挫折,但正是以退為進,禍為福倚,此后有七年大運,貴不可言。”
袁世凱走后,瞿然先生望著他的背影,又補了一句:“此子不同凡人,如宿命論定,必為亂世之梟雄。”以后來的之事實驗證,此人真不愧為“神算子”。
當時陳州還有一位名叫段晴川的翰林學士,他號稱知人論世,頗有獨見之明,據(jù)說凡經(jīng)他品題過的人,無不名聲噪起。袁世凱得知后,也曾慕名前往謁見,段翰林認為袁世凱雖然制藝不足但才氣有余,將來的功業(yè)極可能凌駕于其叔祖袁甲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