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是美好的期望和純樸的向往。
中國古代的農民,不可能像牛郎織女、董永七仙女一樣生活得那么幸福,因為他們不能像牛郎和董永那樣到處開荒。
中國古代的土地這塊蛋糕,一般切成三塊。
一塊掌握在國家手里,主要是掌握在皇族和貴族手里,這是超級大地主。
一塊掌握在各級官員、地方豪強和一般地主手中,這是大中小三級地主。
一塊掌握在農民手里,這部分農民叫做自耕農。
分配比例是,各級各類地主人數(shù)約占全國的20%,但是他們占有80%以上的土地;剩下的20%的土地,歸80%的農民,可以說是“二八定律”。
而且,自耕農只占農民中的少數(shù),大多數(shù)農民只能租種地主的土地,叫佃農。
自耕農交賦稅,服勞役,打短工,省吃儉用,基本還能填飽肚子。
佃農就不行了,除了交國家的稅,服國家的勞役,還要交地主的租,十成交六成是常例,也就是說,收一百斤,交六十斤給地主,剩下的喝稀飯都不夠,為了活命,往往要打長工。
有地的農民兄弟,日子也過得提心吊膽。
黑暗的舊社會里,萬惡的地主吃著碗里看著鍋里,自己田連阡陌,心里還惦記著農民兄弟手里那點可憐的土地,總希望有朝一日,吞并之,占有之。這就是土地兼并。
農民一遇天災人禍,地主奪田的機會就來了。
農民兄弟餓得肚皮造反的時候,就不得不向地主借錢借糧。這時,地主們一般會按三步走戰(zhàn)略,實施土地兼并的拿手好戲。
土地兼并方略第一步:地主很豪爽大方--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