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蘇軾這首詩,優(yōu)雅風(fēng)趣中透著融融情致,一改上面的頹敗之氣,反倒有盛唐氣象。這倒有點(diǎn)像《笑傲江湖》中令狐沖斗封不平時的情形一樣——“氣宗的徒兒劍法高,劍宗的師叔內(nèi)力強(qiáng)……這可不是顛倒來玩了么?”
“海棠春睡”這一典故,據(jù)說來自楊貴妃醉酒未醒,唐明皇看到她嬌媚之態(tài)后說:“直海棠睡未足耳?!碧K軾這首詩巧妙地融入這一典故,將海棠攝人心魄的嬌媚描繪得楚楚動人,高燭照紅妝,如燈下觀美人,一派旖旎溫馨之感,一改前人惜花嘆花的愁情慘意。
后來南宋葛長庚有詞道:“倚遍瓊干,燒殘銀燭,花又爭知?!笔欠刺K軾詩意而作。從道理上來講,當(dāng)然花是無知無覺的,然而,這樣來寫,很煞風(fēng)景。就像板起臉對向流星許愿的純情女孩說:“流星不過是天上的石頭嘛,對它許愿根本沒有什么用?!?/p>
所以,蘇軾這首詩廣為流傳,而葛長庚的詞卻少有人提及,用錢鐘書先生的話說就是像用廢的電池一樣,失去活性了。
另:此詩在《東坡全集》中是這樣的:“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币灿械陌姹咀詈笠痪涫恰案鼰郀T照紅妝”,不過無所謂,蘇東坡這首詩純以意勝,不在字斟句酌,不是“有好句無好篇”,甚至只有一兩字警人的那種。正因如此,才稱得上是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