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暗號式的“畫信”

千山夕陽:王振忠論明清社會與文化 作者:王振忠


 

異地人群相互溝通的交流之上選,雖然說是文字形式的書信,但在傳統(tǒng)時代,下層民眾中有很多人是文盲,他們不識字,因此,有的就以“畫信”(在信紙上畫些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傳達某種信息。

譬如,在福建沿海,以前有許多人外出謀生,尤其是前往南洋(東南亞)一帶的人相當(dāng)之多,故而在福建沿海的不少地方,都流傳著“畫信”的故事。如福清縣,就流傳著《阿秀巧識奇信》的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福建省福清縣??阪?zhèn)有一對恩愛夫妻,丈夫叫阿明,妻子叫阿秀。阿明前往新加坡謀生,在當(dāng)?shù)馗钕鹉z、拉黃包車和做苦工。到春節(jié)時,他將平日積攢下來的一百塊大洋,拜托一位叫陳三的人兌成銀行匯單帶回唐山,并且附了一封信,交給自己的妻子阿秀。陳三接到匯單和書信后,心里暗想:“這個阿明分明是個文盲,怎么還會寫信,真是笑話!”他悄悄地將信打開一看,卻發(fā)現(xiàn)里面只是畫了一些烏龜王八和狗,頓時就起了貪念,到福清時,便只交給阿秀五十塊大洋。沒有想到,阿秀拆信后,看到信中畫有四只狗和八頭鱉,很快猜出阿明寄回的應(yīng)為一百塊大洋,而非五十塊。她的理由是——在福清方言中,“狗”與九同音,“鱉”與八的發(fā)音相近,四只狗為四九三十六,八頭鱉則是八八六十四,三十六加六十四,正好是一百元。聽到阿秀的這番剖析,陳三只好乖乖地交出另外的五十塊大洋。

 這些“畫信”,類似于一種猜謎,或者說是一種暗號,顯然,只有恩愛夫妻心心相印,或是朋友之間的約定俗成,這樣的“畫信”才有意義,才有可能得以正確的解讀。

 除了下層民眾的“畫信”之外,有時,畫信也是標(biāo)新立異的情感表達方式。據(jù)說曾經(jīng)有一個女郎,給她的相好寫信,信的開頭一個字都沒有,只是先畫一個圈,再畫一個套圈,再連續(xù)畫幾個圈,再畫一個圈,再畫兩個圈,再畫一個完整的圈,再畫一半的圓圈,最后是畫無數(shù)的小圈??吹竭@樣的一個“畫信”,有一位好事者就題了一首詞:

相思欲寄從何寄,畫個圈兒替;

 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里。

 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儂意。

 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

 整圈兒是團圓,破圈是別離。

 還有那說不盡的相思,把一路圈兒圈到底。

這種“畫信”的方式,除了標(biāo)新立異之外,原本是無奈的選擇。因為與前揭以實物表達情感的方式一樣,也極易產(chǎn)生歧義,而白紙黑字的書信,顯然更受世人的信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