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書信表達(dá)情感(1)

千山夕陽:王振忠論明清社會與文化 作者:王振忠


大概自從有了人,就需要交流思想,溝通信息。特別是在短暫或長久的分別中,彼此之間更需要以某種方式相互聯(lián)絡(luò),表達(dá)相思或愛慕之情。這樣的溝通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既有通過實物傳情達(dá)意,又有運用文字來互訴衷腸。

唐人樊綽《蠻書》卷一○有一段記載,說南詔為了表示愿意歸附唐王朝,送上一具“金縷合子”。這里的“合”,通盒子的“盒”,里面裝有幾樣?xùn)|西:絲綿、當(dāng)歸、硃砂以及金石。這幾樣?xùn)|西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絲綿非常柔軟,表示自己完全臣服于大唐;當(dāng)歸是一種中藥,這里可以望文生義,取其字面上的意思,當(dāng)歸,應(yīng)當(dāng)歸附,指南詔愿意內(nèi)屬于唐朝;而硃砂呈紅色,故有丹心向闕之意,對朝廷忠心耿耿,一片赤誠;金屬是非常堅硬的東西,南詔用它來表達(dá)自己歸附唐朝的決心非常堅定。

這種用實物來表達(dá)心意或者情感的方式,在后代亦屢見不鮮。清初文人施閏章曾寫過一首詩,叫《棗棗曲》,詩歌這樣寫道:

井梧未落棗欲黃,秋風(fēng)來早吹妾裳;

含情剝棗寄遠(yuǎn)方,綿綿重疊千回腸。

封題寄去憑君語,棗甘誰道妾心苦;

閨中不識望夫山,君看淚濕床頭土。

這首詩以婦人的口吻狀摹,字面上的意思是說:天井里的梧桐樹葉尚未落下,但棗子皮快要變黃了,秋風(fēng)來得很早,吹著我的衣裳。我滿懷深情地剝開棗子,將它寄往遠(yuǎn)方。這棗子里寄托著我的無限情感,棗子很甜,但有誰知道我內(nèi)心的痛苦?我在閨中并不清楚望夫山在哪里,但因為您不在家中,睡床的另一頭日久生塵,被夜夜滴下的淚水浸濕了……在中國的歷史典籍中,“望夫山”通常是作為一種意象,用以抒發(fā)女子思念丈夫的情感。

這首詩歌的前面有個小序,說棗棗是兩顆棗的意思。這種棗叫香棗,系徽州府休寧縣的一種特產(chǎn),具體做法是將兩顆棗子切開,疊在一起,兩顆棗子中間撒上一些茴香粉,然后再用蜂蜜腌制。腌制而成的蜜棗,為饋贈遠(yuǎn)方好友的土產(chǎn)。這種腌制蜜棗的方法,據(jù)說最早是一些商人婦(亦即徽商的妻子)所創(chuàng),為的是寄給在外經(jīng)商的丈夫,取其諧音,意思是讓丈夫早早回鄉(xiā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