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潛修
在這人世間,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的挫折,命運就像是水浪,時而波濤洶涌,時而平靜無波。我們不能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緊握繩纜,臨水而行難免會被水打濕衣襟。人生總是有太多的辜負,心傷的時候只想逃離,選擇遁世離塵。沒有誰生來就是勘破紅塵生死的智者,若非塵緣遠去,亦不會有那么多僧者遁入空門。我們都是塵世的戲子,以為脫下了戲服,在戲還未結(jié)束之前逃離,就可以躲過那場悲劇,卻不知人生這場戲才剛剛開始。
其實錯了,塵封自己,只是因為昨天的熱情已死,可我們的肉身還活著。活著就不能徹底了斷孽緣情債,任何時候,都只能背負行囊上路。我們不能將自己做成蝴蝶標本,那樣肉身死去,靈魂活著。生命里有太多的邀約,沒有誰可以做到遺世獨立、心如止水。蘇曼殊第二次選擇出家,是不堪失去的打擊,為表誠意和決心,他以“自刎”要挾主持為其剃度,并“閉關(guān)”三月,潛心修行。
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本該是血氣方剛,可他卻愿意早早地掩上人生的重門,住進禪房,每日與經(jīng)書、木魚為伴。在一盞香油燈下,任流年沖洗記憶,讓自己從過往的情結(jié)里慢慢地淡出。寺院的生活確實簡單清凈,每天除了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香客,整座廟里就只有僧者和古佛。他們每天除了上早晚課,就是聚在一起參禪研經(jīng),或煮茶對弈,或獨自靜坐悟禪。一卷經(jīng)書,裝載了佛祖全部的記憶;一炷檀香,點燃多少明滅的時光;一縷鐘聲,喚醒世間迷夢之人。
這時候的蘇曼殊來到寺廟,并非是出于真正的修行,多少人世風景,他還未看過,多少人間味道,他還未品嘗。只因失去摯愛,才會如此心灰意冷,空門深處成了迷惘之人的避風港。人的一生,在不斷地經(jīng)歷得到和失去;曾以為失去某個人,世界會天崩地裂,到最后,時間會撫平一切的傷痕。有一天,講述過去的滄桑往事,那種平靜,仿佛是發(fā)生在別人身上,與自己毫無瓜葛。也許這些道理你我都懂,可是遭遇過程的時候,仍然會深陷泥潭,一點小小的創(chuàng)傷會令自己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