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集讀不得 郁達夫(2)

經(jīng)典躺著讀 作者:向陽


即使單單將《日記九種》作為資料,它也使我們大有收獲。中國作家,除了其作品,我們幾乎完全沒有進入其內(nèi)心世界觀察了解的機會,他的感情經(jīng)歷及其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是中國文學史最空白的地帶,也是最有必要進行深入發(fā)掘的領(lǐng)域?,F(xiàn)代作家中,只有魯迅、徐志摩公開過他們的情感記錄?!秲傻貢泛汀稅勖夹≡贰ⅰ睹架幀嵳Z》,對比《日記九種》,是何其不同?!秲傻貢分信紶栭W露的熱情,真讓我們?yōu)轸斞腹恼?,但總體太冷靜太理性?!稅勖夹≡贰ⅰ睹架幀嵳Z》,包括徐志摩致陸小曼的幾十封書信,都太寫意,濃膩得有些化不開,還是看不清他們的內(nèi)心?!度沼浘欧N》就敞開得多,寫實得多。率直的自我披露是郁達夫一貫的特色和優(yōu)長之處。如果《日記》情感部分還略嫌單薄的話,同期郁達夫致王映霞的情書是極好的補充,郁達夫始終如一的長處與短處,都信手攤給我們了。包括他在原配孫荃與王映霞之間的猶疑、彷徨、痛苦、懺悔,高燒似的熱愛激情,垂死般的絕望沮喪,都給我們清楚地看在眼里,所以也肯給予他理解和同情。郁達夫始終如一的不加遮掩,注定了他的為文風格和為人風格,使所有的人都容易親近他,包括漂泊北京的文學青年沈從文和偉大的魯迅。雖然,這風格推向極致時有暴露狂似的病態(tài),十幾年后他曾大量發(fā)表詩文,公布他的婚變。

魯迅一向以為郁達夫的臉上最少“創(chuàng)造氣”。在創(chuàng)造社成員中間,郁達夫是文人氣和書生氣最重的一個,卻也不乏對社會時事的銳敏。1927年2月,他在《洪水》上發(fā)表《廣州事情》,是他與創(chuàng)造社老友分裂的導火索。文中以為,廣東的革命“仍復是去我們的理想很遠”,說“要盡我們的力量作第二次工作的預備,務(wù)必使目下的這種畸形的過渡現(xiàn)象,早日消滅才對”。郭沫若從北伐軍中來信指責“傾向太壞”,成仿吾在《洪水》也發(fā)文批評。4月8日,“四·一二”前四天,郁達夫發(fā)表《在方向轉(zhuǎn)換的途中》,引發(fā)它的是郁達夫一些朋友的被拘捕。此文比郭沫若著名的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早出一些日子。后來廣州有署名孔圣裔者作《郁達夫先生休矣!》,總結(jié)說:“我意料不到,萬萬意料不到郁達夫先生的論調(diào),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攻擊我們勞苦功高的蔣介石同志的論調(diào),什么英雄主義、個人獨裁的高壓政策?!庇暨_夫不僅受到文學批判,而且在拒絕以“委員”換取創(chuàng)造社“不封”之后,果真導致創(chuàng)造社被搜查和封門。

郁達夫在時論上的犀利,反映在文論上就是批評的中肯,感性的細密和理性上的準確,還要加上才華的飛揚。比方他對林語堂的評價就十分地有預見性。他說林語堂,“他的幽默,是有牛油氣的,并不是中國向來所固有的《笑林廣記》”。說“林語堂生性憨直,渾樸天真,假令生在美國,不但在文學上可以成功,就是從事事業(yè)也可以睥睨一世,氣吞小羅斯福之流”。林語堂雖然不曾氣吞誰,但爾后確是在美國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和成功。這段“妄評”見于《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該文是十集大系中最精確的一篇導言,其中對魯迅、周作人散文異同的分析更是影響魯學至今。他對魯迅的熱烈評價更是眾所周知的,且不說他于魯迅身后的系列震撼性的發(fā)言,早在1928年他就斷言:“我總以為就作品的深刻老練而論,他總是中國作家中的第一人者,我從前是這樣想,現(xiàn)在也這樣想,將來總也是不會變的。”他的長篇《回憶魯迅》,是所有憶魯文字中最深切動人,或者只有蕭紅的一篇可以與之并美。他的記人散文,除這一篇之外,就數(shù)八篇系列自傳最精美了,是最爐火純青的文字,可惜只寫到留日之初就斷落了。不過,這種文字在他多年小說創(chuàng)作之后是可以預料的,我還是更推崇他的文學批評部分。大概,是因為中國太少優(yōu)秀的批評家的緣故。

郁達夫曾經(jīng)有一段極其透徹的議論批評家的文字,他說“率直、寬容、同情、學識,為批評家之四德。此外則人生的經(jīng)驗,與想象力審美力的具備,亦為好批評家之必須條件。批評家同時亦創(chuàng)作家也,因批評文學,不得不清晰美麗,有力動人”。寬容與同情,大致可疊為一個元素。郁達夫兼?zhèn)渖鲜鋈棿蟮?,可以引他與梁實秋就盧梭一題之論爭為例子。單說學識,可以找到他讀書之豐來證明。入東京帝大之前,他就讀高等學校,四年間讀過俄德英日法的小說,總有一千部上下。帝大的圖書管理員后來也回憶,郁先生借書,從不查目錄,只在架上從頭一欄一欄一架一架地成批借閱。他在杭州自建的風雨茅廬所藏中國書籍有八九千卷,英德法日文書更有兩萬余冊。后來在南洋他曾列這批書的喪失與老母的餓死、胞兄的被暗殺,同為戰(zhàn)爭帶給他的大劫。這種書海暢行之后,才可能建設(shè)一個他所謂“比較深思與活用的頭腦”。

郁達夫在日記中坦白,在批評上中肯,在憶人時深情,那么在游記里,就是名士風流,清爽怡人了。他的流暢雋永不造作的散文風,在游記中有更純粹的表現(xiàn)。他給自己的第一部游記起名《屐痕處處》,“一個既不僭,又不雅,但也不俗的名字”。

郁達夫文集的名字,很值得留意?!妒\蘿集》、《薇蕨集》,蔦蘿、薇蕨都是很柔弱卑微的植物;《奇靈集》、《敝帚集》、《斷殘集》、《懺余集》,都是很習慣的很強烈的自謙自賤的意思。拋除文人常例的姿態(tài)性這一點,他的書題還是多少反映他心底里自卑的作怪。魯迅書題是諷刺性的挑戰(zhàn)性的,郁達夫的書題卻是感傷性的內(nèi)斂性的。郁達夫移家杭州后,心態(tài)中病的部分稀弱了,更趨平和正常,甚至優(yōu)雅,有名士氣。

名士氣,是易受攻擊的,但在郁達夫身上出現(xiàn),應(yīng)該為他感到高興,包括他生前手編的最后一集散文,叫《閑書》,都很可以理解和被喜歡。

本書堅持的一個基本觀念,就是反對讀作家全集,幾乎沒有一個作家的全集值得完整地讀下來(研究是另一個范疇了),對郁達夫尤其不例外?!哆_夫全集》只出到第七集《斷殘集》,實際只是系列文集的形式,這種規(guī)范形式可以集中收錄各期作品,方便讀者系統(tǒng)地閱讀作家的全史,比當今作家亂出集子,疊疊重重的,要合理多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