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刷術(shù)和新成人(1)

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 作者:(美)尼爾·波茲曼


 

很顯然,像童年這樣的概念得以產(chǎn)生,成人世界一定要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不僅表現(xiàn)在重要性上,而且一定要性質(zhì)特別。具體地說,它一定要產(chǎn)生一個新的“成人”定義。在中世紀,曾經(jīng)發(fā)生過各種社會變化,出現(xiàn)過一些重要的發(fā)明,例如機械鐘,還有許多其他的重大事件,包括黑死病。但所有這些都不要求成人對“成人”這個概念本身進行修改。然而,在15世紀中葉,這樣的事件的確發(fā)生了,即活字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本章的目的在于闡述印刷機的發(fā)明如何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符號世界,而這個符號世界卻要求確立一個全新的成年的概念。就定義而言,新的成年概念不包括兒童在內(nèi)。由于兒童被從成人的世界里驅(qū)逐出來,另找一個世界讓他們安身就變得非常必要。這另外的世界就是人所眾知的童年。

世界上至少有7個城市自稱是印刷機的誕生地,每個城市都指認一個發(fā)明家。這樣的爭議,就其本身而言,就印證了印刷機所帶來的一個最驚人的影響,即它極大地增強了人們對名聲和個人成就的追求?!斑@并非偶然,”伊麗莎白·愛森斯坦在《印刷機:變化的動因》中是這樣評論的,“……印刷機是讓人類卷入爭奪優(yōu)先權(quán)和競爭國家占有權(quán)的第一個發(fā)明。”1為什么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并非偶然?她指出,因為印刷使一個人說的話和寫的著作得以萬世流芳,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嶄新的和普遍的自我觀念。印刷機恰似一部時間機器,很容易跟H. G. 威爾斯(H. G. Wells)的小發(fā)明一樣富有影響力,讓人感到好奇。 像另一部了不起的時間機器——機械鐘一樣,印刷機捕捉住了時間,使之為人類服務(wù),也改造了時間的觀念。在這個過程中,它改變了人類對自身的認識。但是,路易斯·芒福德2認為,鐘表消滅了“永恒”這個人類動態(tài)的度量和關(guān)注點 ,但印刷機又使“永恒”得以恢復。印刷把現(xiàn)在和永遠連接了起來,它將個人的觀點帶入一個未知的王國。隨著印刷機的發(fā)明,永恒的問題可以通過個人的聲音獲得滿足,而不需要一個社會集合體。

究竟是誰發(fā)明了馬鐙、大弓鈕扣,甚至眼鏡,沒人知道,因為個人成就的問題在中世紀幾乎不受重視。其實,在印刷機發(fā)明之前,“作家”這個概念,用現(xiàn)代意義來衡量是根本不存在的。圣博納文圖拉(Saint Bonaventura)為我們詳細描繪過 當時所謂的作家。他說,在13世紀,做書有四種方法:

有一種人抄寫別人的作品,依樣畫葫蘆,不作任何添加和改變,這種人僅僅被稱作“抄寫員”?!硪环N人抄寫別人的作品,添加一些別人的意見,他被稱作“匯編者”。……另一種人既抄寫別人的作品,也寫自己的,但以別人的作品為主,添加一些自己的解釋,他則被稱作“評注者”。……還有一種人既寫自己的作品,也寫別人的,但以自己的作品為主,加別人的是為了證實自己的看法;這種人,應(yīng)該被稱為“作家”?!? 

圣博納文圖拉所說的不僅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原創(chuàng)著作,而且他明確指出,他所說的“寫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把文字抄寫下來的任務(wù),正因為如此,所以個人的概念、高度個人化的寫作活動,在抄寫傳統(tǒng)下是不存在的。每一個抄寫者在抄寫時不僅會抄錯,而且可以隨心所欲地添加、刪減、澄清、更新甚至以自己的需要對抄寫的內(nèi)容進行改寫。就連英國大憲章這樣如此珍貴的文獻,雖然每年都會在英格蘭各郡通讀兩次,但是到了1237年,它已成為爭議的焦點,原因是人們無法確定幾個版本中哪一個是真的。1

印刷術(shù)發(fā)明之后,“誰寫了什么”這個問題就變得很重要,跟“誰干了什么”的問題也變得一樣重要。后世變成了一個活的概念,哪些名字可以合法地流芳后世,是一件值得奮斗的事情。從第一章的最后一句話,你可以推斷,我已經(jīng)接受了一個既定的傳統(tǒng),即我認同約翰·根斯弗萊?!す鹊潜ぃ↗ohann Gensfleisch Gutenberg)是活字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者,盡管此類印刷術(shù)最早的記錄,其實是谷登堡的搭檔——約翰·富斯特(Johann Fust)和彼得·舍費爾(Peter Shoeffer)所印刷的《美因茲的詩篇》(Mainz Psalter)。但無論是誰真正享有所有權(quán),無論是谷登堡、勞倫斯·科斯特(Laurens Coster)、尼古 拉·詹森(Nicolas Jenson),還是富斯特、舍費爾等等,2有一點是明白無誤的:當谷登堡宣布他已成功地制作了一本書,且“不用蘆葦、尖筆或水筆,而是靠奇妙的沖壓和活字之間的一致、比例和協(xié)調(diào)……”3時,他,包括其他印刷匠,并不知道他們已為社會注入了一種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他們的巧妙裝置,也就是說,墻上的打印文字,正清楚地說明中世紀的末日來臨了。雖然許多學者就這一事實提出了看法,邁倫·吉爾摩在《人道主義的世界》中的陳述非常直截了當?shù)馗爬ㄕf:“活字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為西方文明史上的知識生活的狀態(tài)帶來了最巨大的變革……它的影響遲早會在人類活動的各個部門中被感受到?!?/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