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嫁給他(3)

生命的吶喊 作者:張雅文


我說:“我喜歡《等待出航》。格言嘛,我最喜歡李清照那句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p>

“嗯,很好?!?/p>

說著,我倆輕聲唱起了《等待出航》:“銀色的月光,映照著無邊的海洋。年輕的水兵,焦急地等待著出航,到那水天相連的遠方,去打擊敵人,保衛(wèi)國防……”

后來我才明白,其實我最喜歡的并不是這首歌,所以說喜歡它,是反映出我當時渴望走向新生活的心情。

最后她說:“我們應該記住今天的日子,1963年8月2日……”

此刻,兩個滿腦子幻想的年輕姑娘,竟把自己“裝扮”成偉大人物。而且,這種“裝扮”不是一閃即逝,而是主宰了我整個青年時代,激勵我許多年。我想,許多年輕人都有過夢想,都有過像我一樣把自己想象成偉大人物的心路歷程吧。

在我撰寫這部書稿期間,幾十年沒見面的韓玉華到我家來做客,她對那天晚間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凈,聽我說完,她竟然笑得前仰后合:“你說我那時候咋那么能裝呢?”

但不管怎樣,她對我的影響卻是真的。

在我的青少年時代,遇到兩個重要的人,一個是我的先生周賀玉,他使我懂得了讀書和學習,并給了我始終不渝的愛情。另一個就是韓玉華,她在我人生最彷徨、最茫然的時刻,給了我啟蒙性的點撥。正是她的幾句話,改變了我整個人生……

那時候,我并不明白什么叫“人格構建”,更不知道什么是“人格歸宿”,僅憑天生具有的淳樸與善良,自覺與不自覺地構建著我的人格,有意與無意地追求著我的理想,以人性中最淳樸、最原生態(tài)的品格塑造自己,尋找著我所向往的美好人生……

1963年8月2日,我在日記中寫道:

“魯迅說,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從明天開始,我決心要像韓玉華那樣努力學習,將來考大學,爭取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切記,不要彷徨,不要氣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勇敢地開始吧!”

如果說,當初一心要讀書,一心要當運動員,還帶著少年時代的盲目與沖動,但后來所做的一切,卻完全是我冷靜而理性的選擇了。

五十三

我的彷徨終于結束了。

我決心一邊上班,一邊自學初、高中的全部文科課本,爭取幾年之后考大學。那時候在職干部參加高考,數(shù)學可以免試,所以不用啃數(shù)學。

有人曾說過這樣的話:“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

但對我來說,只要開始了,就不會輕易放棄。

我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條幅貼在墻上,我像訓練一樣給自己制訂出嚴格的、雷打不動的學習計劃,每天要完成五個小時的學習課時,每月一百五十個小時。

賀玉外出訓練歸來,盡管我非常思念他,但只有到了周末我才跟他約會,而且有時間限制。分手時,他總想多挽留我一會兒,我卻沖他笑笑,轉身離去。為此,他曾問過我:“雅文,你是不是變心了?”

是的,是變心了。

我已經(jīng)不是原來那個蒙昧無知、一天就知道‘嘿嘿”傻笑的小丫頭了。我有了更廣闊的人生視野,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

有人說:“理想是人生的太陽?!?/p>

是的,我終于結束了彷徨與迷茫,找到了驅散心靈陰影的力量,重新找到了支撐生命的內在驅動力??傊钟辛松鼊恿Α孟胗谐蝗漳茏哌M大學,重新去選擇人生!為了實現(xiàn)這個美好的夢想,我將不惜一切代價,就像當年一心要當運動員一樣……

晚間,父母都睡下了,我坐在炕梢的炕沿上,用報紙卷個筒罩住燈泡,開始啃初中的課本,不認識的字就查字典,把生字寫到紙糊的墻上,寫滿了再重新糊一層。幾年下來,我不知把我家炕梢的墻壁糊了多少層紙。把歷史的年代表掛在炕梢的另一面墻上,每天背它。最難啃的是文言文,看半天都弄不懂是什么意思。每周寫一篇作文,周末拿著作文去找機關干校的王連舉老師,或者去找中學的一位趙老師請他們幫我批改。幾年下來,我做了一百多篇作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