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歷練后,各位才子好比參加了一場長跑比賽,各自的能力差距逐漸顯露出來。此時,魏裔介脫穎而出。魏裔介憑著扎實的文化知識,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率直果敢的脾性和幼時良好的家教,加上如今端莊清秀的書法,開始被翰林院的各位大員重視。
魏裔介對每份過手的奏折或反映民情民意的奏函都能細心閱讀,真正做到了查漏補缺,細心至極。為此,每份呈送皇上的奏折或公文,各位大學士都愿讓魏裔介抄寫或起草。久而久之,魏裔介的文采和他在奏折中所陳述的思想、觀點所呈現(xiàn)出的過人的文韜武略,開始被朝廷關注。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說,年幼的順治帝當時才九歲,是剛剛告別開襠褲、乳臭未干的娃娃皇帝,他哪里懂什么文采思想?其實,當時朝廷的裁決權全被順治的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的母后——孝莊太后共同掌控。多爾袞與孝莊早就有意帶順治到各個部院走走看看,尤其是到翰林院——新科進士班,來與這些新科進士們見見面。
魏裔介獨特的文采思想打動了朝廷,為此多爾袞和孝莊太后想要親眼見一見這位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