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和趙匡胤是一母同胞,兄弟感情非常好,趙家也是一個溫馨的家庭。
宋太祖趙匡胤祖籍河北涿郡,927年3月出生于洛陽的夾馬營。趙匡胤的父親,也就是宋朝建立后被追封為宣祖的趙弘殷當時正行軍在洛陽。趙弘殷是歷經后晉、后漢、后周三朝驍勇的將軍,常年征戰(zhàn)在外。趙匡胤是趙弘殷的第二個兒子,母親是杜夫人。趙匡胤的弟弟,北宋的太宗皇帝趙光義,也是杜夫人在丈夫行軍地浚儀官舍里生下來的。
他們的母親杜氏共生了5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匡濟,次子匡胤,三子光義,四子匡美,五子匡贊。其中長子趙匡濟在北宋建立前就去世了,北宋建立后被追封為親王。最小的第五子趙匡贊幼年夭折,也被北宋追封為親王。杜夫人養(yǎng)活了三個兒子:趙匡胤、趙光義和趙匡美。
作為事實上的長子和長兄,趙匡胤剛成年就離開家到外面的天地去闖蕩。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為自己和家族爭取功名利祿。趙匡胤在外面吃了很多苦,一步步從最基層的士兵成長為后周王朝重要的禁軍將領。他在后周王朝中的地位和掌握的軍隊成了北宋王朝最初的實力基礎。
趙光義比哥哥趙匡胤要幸運得多。他不僅享受了多年的父母關愛,還因為有做將軍的哥哥的支持而接受了系統(tǒng)的教育。他成年后,雖然沒有哥哥那樣的地位和武功,但也是個相貌堂堂、文采出眾、見識不凡的人物。因為哥哥的關系,趙光義進入后周官場擔任了軍職。哥哥趙匡胤的地位不斷提升,最后成了朝廷的禁軍首領,將趙光義也攬入自己的政治核心圈。趙光義辦事得力,忠誠可靠,很快成了趙匡胤建立新王朝的得力助手。在陳橋兵變中,趙光義就是擁戴趙匡胤稱帝的主謀之一。
在黃袍加身的那個晚上,趙光義、趙普等人召集禁軍將領們專門開會討論。趙光義和趙普兩人從理論和現實兩個方面為官兵們指出了興旺發(fā)達的道路:“興王易姓,雖云天命,實系人心?!爆F在將士們要想長久地保富貴,擁立點檢趙匡胤為新皇帝是必然的選擇。趙普從將領們“長保富貴”的共同利益出發(fā),提出了“興王易姓”的選擇,一下子獲得了所有將領的支持。散會后,軍中就開始情緒沸騰。有人喊“趙點檢英武蓋世,是天下棟梁。不如先策點檢為天子,然后再北征”!“皇帝年幼無知,不像點檢那樣了解我們的辛苦與功勞”。“咱們一塊找點檢去”!最后,官兵們都全副武裝,聚集在趙匡胤的大帳四周。等趙匡胤出來的時候,趙光義、趙普馬上將事先準備好的龍袍披在他身上。
北宋王朝就這樣建立了。趙光義不僅是皇弟,更是實打實的開國功臣。
杜老夫人非常了解自己的兒子,當她聽說二兒子稱帝的消息后,高興地說:“我兒素有大志,今天果然做了皇帝。”宋太祖即位后,尊杜老夫人為皇太后。杜太后不只是一個慈祥的母親,更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宋太祖登基后,正式去參拜太后,大家都向老人家道賀,杜太后卻悶悶不樂。左右奇怪地問她:“都說是母以子貴,現在您的兒子做了天子,太后您為什么不高興呢?”杜太后說:“我聽說 為君難 ,天子置身萬民之上,如果能治國得道,那皇位就真的是尊貴無比的了;如果治國無道,那皇帝本人想做普通老百姓也不可得??!因此我擔憂我兒子的前途啊?!倍盘蟮倪@段話可謂是至理名言。人人都知道做皇帝好,卻不知道做皇帝難。做得不好,一個皇帝還不如一個普通老百姓過得舒服呢。宋太祖聽到母親的話后,聯想到五代十國時期君臣相殺、國運不久的經驗教訓,恭敬地拜謝太后說:“兒子謹受母親教誨?!?/p>
杜太后是位不錯的母親,但是只做了不到兩年太后,在北宋建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杜太后在去世之前召集自己的兩個兒子,談了一段話。《宋史》第242卷《杜太后傳》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