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此時(1300年)佛羅倫薩有兩個最有權勢的家族,切爾基家族和多納蒂家族,他們富可敵國,顯赫一時。他們兩家無論在佛羅倫薩城還是在鄉(xiāng)下都是毗鄰而居,曾有嫌隙,但尚未嚴重到兵戎相見的地步;這些敵對情緒若沒有新的緣由推波助瀾,也許就不會造成什么嚴重的后果。在皮斯托亞城最有權勢的家族中有一個坎切列里家族。 事情是這樣的,同屬這個家族的古列爾莫大人的兒子洛雷和貝爾塔卡大人的兒子杰里正在玩耍,兩人發(fā)生了口角,結果洛雷把杰里打傷了,傷勢較輕。這件事讓古列爾莫大人非常生氣,打算用謙卑誠懇的道歉來平息事態(tài),不使其擴大;于是,命令自己的兒子前往傷者父親的家中,請求其寬恕,洛雷聽從了父親。然而,這一通情達理的行為絲毫沒有打動貝爾塔卡大人的鐵石心腸,他讓仆人將洛雷拿下,為了最大限度地報復羞辱,將洛雷的一只手放在一個牲口槽上砍下,對洛雷說道:"回去告訴你爹,用刀劍造成的傷害是沒法用言語治好的,只能用刀劍。"這一殘忍行為使得古列爾莫大人怒不可遏,他命令所有家丁都拿起武器,一定要報仇雪恨,而貝爾塔卡大人則早已武裝起來,嚴陣以待;不僅是這個家族,而且整個皮斯托亞城都發(fā)生分裂。因為坎切列里家族起源于坎切列里大人,他娶了兩位妻子,其中之一叫比安卡(Bianca,白色),凡是她的后代組成一個派別叫比安卡;而另一派為了區(qū)別于前者,取名叫內拉(Nera,黑色)。兩派接下來是長時間的鏖戰(zhàn)惡斗,刀兵相見,死者相枕,財產房屋,毀于一旦。沒有一派能最終使雙方團結起來,雙方被各種罪惡折磨得筋疲力盡,他們希望要么結束他們之間的紛爭,要么將其他人也拉進來把事情鬧大,于是他們來到了佛羅倫薩:內拉派與多納蒂家族交情甚深,得到家族首領科爾索大人的支持;比安卡派為了找到靠山,對付多納蒂及其追隨者,求助于韋里·德·切爾基大人,此人在各個方面都與科爾索大人不相上下。
十七、這種敵對情緒從皮斯托亞城傳來,切爾基家族和多納蒂家族由來已久的仇恨與日俱增;而且事情已經相當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了,長官們和好心的公民時時刻刻都擔心他們之間爆發(fā)武裝沖突,而隨后整個城市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他們于是求助于教皇,懇求他能夠發(fā)揮他的影響力,為這種劍拔弩張的情緒找到一個解決良方,他們自己對此已經無能為力了。教皇因此召見韋里大人,向他施壓與多納蒂家族講和;韋里假裝大吃一驚,說道:他與多納蒂家族無冤無仇;如果發(fā)生了戰(zhàn)爭才會講和,他不認為他們之間會發(fā)生戰(zhàn)爭,因而沒有什么必要講和。韋里大人從羅馬回來,沒有任何結果,此時佛羅倫薩已經情緒激昂,危險事件似乎時刻都要來臨,形勢一觸即發(fā)。那時正是5月,恰逢佛羅倫薩全城歡慶、舉辦公共節(jié)日活動的時刻。 幾個多納蒂家族的年輕人與朋友們一起,騎著馬來到圣三位一體教堂附近,停下來看舞女的表演;突然來了幾個切爾基家族的人,他們身邊也有不少貴族前呼后擁,不知道多納蒂家族的人已經在他們前面了,他們也想去看表演,騎著馬擠了進去,撞到了多納蒂家族的人。多納蒂家族的人認為這是有意冒犯,紛紛拔出武器;切爾基家族的也人不甘示弱,還以顏色;雙方于是大打出手,直到雙方都傷者累累,才紛紛離去。這次騷亂只是諸多罪惡的開始,因為整個城市又開始了兄弟鬩墻、手足相殘的分裂,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卷了進去,雙方自稱比安卡派和內拉派。切爾基家族是比安卡派的領袖,屬于他們這一派的有阿迪馬里、阿巴蒂兩家,以及托辛吉、巴爾迪、羅西、弗雷斯科巴爾迪、內利和曼內利等家族的一部分,還有莫齊、斯卡利、蓋拉爾迪尼、卡瓦爾坎蒂、馬萊斯皮尼、博斯蒂基、姜多納蒂、韋基耶蒂和阿里古奇各家族全部。許多平民家族與在佛羅倫薩的全部吉伯林派都加入了比安卡派,因而追隨他們的人數(shù)眾多,以致幾乎掌握了整個城邦的政府。另一方面,多納蒂家族則成為內拉派的領袖,屬于他們這一派的還有:上列那些家族中凡是不屬于比安卡派的都加入這一派,除此之外,還有帕齊、比斯多米尼、馬涅里、巴涅西、托爾納昆奇、斯皮尼、布昂德爾蒙蒂、姜菲利阿齊以及布魯內萊斯基等家族的全體成員。這種紛爭不僅禍害城市,整個農村地區(qū)也隨之分裂。因而,各區(qū)的首長 以及屬于圭爾夫派和熱愛共和國的一些人士十分擔心這一新的分裂不僅會給城邦帶來災難,而且會使吉伯林派重新掌權;他們重新派人謁見教皇卜尼法斯,希望他能想想辦法,如果他不希望這座一直庇護教會的城市要么毀于一旦,要么變成吉伯林派的話。教皇于是派出一位葡萄牙樞機主教馬泰奧·德·阿夸斯帕爾塔作為使節(jié)來到佛羅倫薩;因為在比安卡派這一方碰了釘子,他覺得這一派過于強大,無所顧忌,怒氣沖沖地離開了佛羅倫薩,并對該城處以停止圣職;因而,他留下更大的混亂,遠甚于他沒有來佛羅倫薩之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