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八章(6)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五卷) 作者:(英)愛德華·吉本


(五) 巴爾達尼斯(711 A.D.713 A.D.)、阿納斯塔修斯二世(713 A.D.716 A.D.)、狄奧多西三世(716 A.D.717 A.D.)

從赫拉克利烏斯王朝的滅亡到伊索里亞王朝的興起,在六年短暫的期間出現(xiàn)三個朝代。巴爾達尼斯或稱為菲利普庫斯,從暴君查士丁尼手里解救國家,被當成英雄,在君士坦丁堡受到大家的歡呼(711年12月),早期感受到誠摯和普遍的歡樂,他還能享有一段時期的幸福。查士丁尼留下大量錢財,是暴虐和掠奪所獲得的成果,可以產生莫大用途的基金被后繼者任意揮霍和浪費。菲利普庫斯舉辦自己的生日慶典,在橢圓形競技場用表演節(jié)目招徠群眾,排列的隊伍包括一千面旌旗和一千支號角,從那里開始通過城內的街道,護送他到宙克西普斯(Zeuxippus)浴場去恢復神志的清醒,然后再回到皇宮用奢華的宴會接待地位高貴的人士,正午時分他退返自己的寢宮,陶醉在奉承和飲酒的歡樂之中。他根本忘記這樣的行為是最壞的榜樣,刺激每個臣民都會產生難以制止的野心,每個有野心的臣民就是躲在暗中的敵人。有些膽大包天的陰謀分子趁著節(jié)慶的混亂起事,在他能感覺到危險之前,昏睡的國君受到奇襲被敵人制服,刺瞎眼睛后趕下帝座。然而這些叛賊也沒有獲得好處,元老院和人民發(fā)出自由的呼聲,阿爾泰米烏斯(Artemius)從御前大臣的職位被擁立為皇帝,獲得的稱號是阿納斯塔修斯二世(Anastasius?、?(713年6月4日)。在他短暫而多難的?治期間,展現(xiàn)出和平與戰(zhàn)爭的德行。然而皇家的世系滅絕以后,服從的原則遭到人為的侵犯,每一次的改朝換代就會散布新的革命種子。艦隊發(fā)生一次叛變事件,有位名不見經傳而又首尾兩端的稅務官員,被迫接受紫袍登基稱帝。經過幾個月的海上戰(zhàn)爭之后,阿納斯塔修斯舍棄他的令牌。但是迫使阿納斯塔修斯下臺的征服者狄奧多西三世(Theodosius?、?(716年1月)最后還是屈從于權勢日隆的利奧(Leo),這位東部軍隊的將領和皇帝。利奧的兩位前任君主獲得允許可以接受教會的神職,無法安于現(xiàn)況的阿納斯塔修斯還想循前例東山再起,結果因叛亂事件喪失性命。狄奧多西的后半生享有尊榮和安全,在他的墓碑上刻著最顯赫的字眼“壽終正寢”,表現(xiàn)出哲學或宗教的信心和誠意,這種奇跡所產生的名聲,長期以來保存在以弗所(Ephesus)民眾的內心深處。教堂成為極為方便的庇護所,有時會灌輸仁慈和博愛的經驗,但是這種功能也會受到質疑,因為就公眾的利益而言,受到教堂庇護固然可以減少野心未遂所要面臨的危險,然而也會增加社會陷入混亂的誘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