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9)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二卷) 作者:(英)愛德華·吉本


阿米阿努斯這位服務(wù)軍旅的歷史學(xué)家,正在波斯人準(zhǔn)備用船在底格里斯河上構(gòu)筑橋梁之時,派遣前去觀察對方軍隊的動靜。他們在亞述平原一座小山頂上,看到遠至地平線的盡頭,全部布滿人員、馬匹和武器裝備。沙普爾位于隊伍的前面,穿著華麗的紫袍特別引人注目,希俄奈特(Chionites)國王格倫貝特斯(Grumbates)在他的左邊,這是東方人最尊貴的位置,有一副嚴厲的面孔,是老邁年高而威名顯赫的武士。君主把右邊留給阿爾巴尼亞國王,他率領(lǐng)來自里海海岸的獨立部落,省長和將領(lǐng)按照不同的階級散布在兩旁。除了東方奢華的后宮行列以外,整個軍隊包括十萬名作戰(zhàn)人員,慣于吃苦耐勞和行軍作戰(zhàn),從亞洲國家最勇敢的戰(zhàn)士中挑選出來。羅馬的叛徒運用各種手段,要在御前會議中引導(dǎo)沙普爾的行動。他提出非常明智的意見,大軍不應(yīng)浪費整個夏天,進行冗長而困難的圍城作戰(zhàn),要直接對著幼發(fā)拉底河行軍,接著要毫不耽擱向前挺進,迅速占領(lǐng)敘利亞實力薄弱而富裕繁盛的首府。

波斯人剛一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就發(fā)現(xiàn)敵人已經(jīng)早做安排,運用諸般手段以遲滯大軍的前進,破壞原訂的計劃。居民帶著牛群安頓在防御能力很強的地點,整片國土的糧秣和草料全部放火燒掉,河流的徒涉地點打進削尖的木樁成為強固的工事,各種投射機具和弩炮布置在對岸。幼發(fā)拉底河正是季節(jié)性的漲水期,妨礙到蠻族襲擊泰普薩庫斯(Thapsacus)河的橋梁,只?奪取此地才能打開最常用的通路。他們那位極為高明的向?qū)яR上變更作戰(zhàn)計劃,然后指導(dǎo)軍隊繞一個大圈,雖然路途較長,可以通過富裕的地區(qū),對著幼發(fā)拉底河的源頭前進,幼年期的巨川變成水淺可以越過的溪流。沙普爾以明智的不屑態(tài)度,對尼西比斯(Nisibis)的實力置之不理,當(dāng)他在阿米達(Amida)的城墻下通過時,決定要試一下自己的威望。要是國王的御駕親征根本不畏懼守備部隊,那對方見到這種氣勢立刻就會歸順。城上投出一枝標(biāo)槍,無意中成為褻瀆神圣的奇恥大辱。沙普爾看到被釘在地上的皇家頭巾,知道自己完全弄錯狀況。氣憤填膺的君王根本?耐性聽取大臣的勸告,他們懇求不要為滿足一時憤怒之情,而犧牲成功的大好機會。次日格倫貝特斯帶著一群選鋒前往城門,要求城市立即投降,這是對君王草率和無禮行為之后,唯一可接受的贖罪方式,回答他的提議是矢石交加,箭如雨下。他的獨子是個英俊勇敢的少年,被從弩炮中發(fā)射出來的標(biāo)槍貫穿整個胸膛。希俄奈特王子的葬禮完全采用本國的儀式,沙普爾用非常莊嚴的保證撫慰年老父王喪子之痛,會把罪惡的城市阿米達當(dāng)成一個火葬堆,來給他兒子抵命,使他的英名能流傳千古。

阿米德或稱阿米達是個古老的城市,有時采用省民的稱呼叫做迪亞爾貝?爾(Diarbekir)迪亞爾貝克爾又稱阿米德,或是喀拉阿米德(KaraAmid),土耳其官方數(shù)據(jù)上記載,這個城市有一萬六千戶,統(tǒng)治的帕夏(Pasha)有三座馬尾旌府邸?!翱钡暮馐侵浮昂谏拇u石”,用來筑成固若金湯的古老城墻。,位于肥沃的平原,形勢非常有利。底格里斯河的天然水道和人工溝渠縱橫,可以用來灌溉,有一條水勢不大的溪流彎成半圓形,繞著城市的東邊流過。君士坦提烏斯皇帝在不久以前,將自己的名字賜給阿米達以示最高榮譽,增加城墻的強度和修建高聳的塔樓,提升整體的防御力量,設(shè)置一個軍械庫供應(yīng)各種投射機具。當(dāng)此處被?普爾的大軍包圍的時候,正常的守備部隊增援到七個軍團的兵力。波斯國王在開始就抱著樂觀的希望,認為勝利靠著按部就班的正規(guī)攻擊。在他那聲勢浩大的陣營里,參與的幾個國家都各別指定展開的位置: 維爾泰伊人(Vertae)人在南邊,阿爾巴尼亞人在北邊,彌漫著悲痛和憤慨情緒的希俄奈特人在東邊,塞格斯坦人(Segestans)在西邊,是最勇敢的戰(zhàn)士,一列無堅不摧的印度戰(zhàn)象掩護著正面這里提到的四個民族:阿爾巴尼亞大家都耳熟能詳;塞格斯坦據(jù)有廣大而平坦的國土,位于呼羅珊(Khorasan)的南邊和印度(Hindostan)的東邊,現(xiàn)在還保持原來的名?。雖然巴蘭姆(Bahram)出兵塞格斯坦,夸耀獲得巨大的勝利,但八十年后塞格斯坦終于獨立,成為波斯的盟國。我們對維爾泰伊和希俄奈特的狀況一無所知,個人以為這兩個國家位于印度和西徐亞的邊界。。每一邊都配置波斯部隊,用來支持攻擊的效果,激勵高昂的士氣。國君自己毫不考慮高貴的地位和本身的安全,全副戎裝親自督導(dǎo)圍攻作戰(zhàn),激起年輕士兵視死如歸的勇氣。經(jīng)過頑強的戰(zhàn)斗蠻族遭到擊退,他們還是不斷的沖鋒,結(jié)果犧牲慘重被趕離接戰(zhàn)的位置。有兩個過去參加叛軍的高盧軍團,亂平后被發(fā)配到東部,在一次夜間突擊中殺進波斯的營地,憑著不?紀律的蠻勇贏得莫大的令名。

在不斷的攻城行動中有一次最為驚險,有個背叛的逃兵出賣阿米達,向蠻族指出一道秘密而被忽略的階梯,從懸崖上面鑿出來成為打水的小徑。這座懸崖矗立在底格里斯河的溪流旁邊,七十名從皇家衛(wèi)隊選出的弓箭手,保持肅靜爬上控制懸崖有三層樓高的木塔,在高處升起波斯人的旗幟。這個信號使攻擊部隊信心大增,同時也使被圍人員士氣沮喪。要是這群敢死隊在這位置多支持幾分鐘,他們的犧牲可以贏得光榮的代價。沙普爾運用強攻或詭計都無法奏效以后,只有進行曠日持久、步步為營的圍攻作戰(zhàn),并且向羅馬逃兵請教各種圍?技巧,在適當(dāng)?shù)木嚯x開挖對進的戰(zhàn)壕。擔(dān)任這項任務(wù)的部隊在向前推進之際,用堅固的盾屋做成可移動的覆蓋,以抵御投射的矢石,在深溝的上面也要架起防盾,保障士兵著手損毀城墻基礎(chǔ)的工作。同時開始構(gòu)建許多木塔,下面裝上輪架可向前推動,供應(yīng)士兵各種投射武器,一直到能夠處于同樣的高度,與守衛(wèi)在壁壘上的部隊接戰(zhàn)。每一種抵抗方式,無論是可以想到的技巧,或是可以發(fā)揮的勇氣,全部用在阿米達的防御作戰(zhàn)。沙普爾的工程和裝備,被羅馬人的火攻所摧毀也不止一次。但是被圍城市的資源會耗用竭盡,波斯人修復(fù)受損的裝具,繼續(xù)向前逼近,攻城槌?城墻打出一條很大的裂口。守備部隊的實力因作戰(zhàn)傷亡和瘟疫流行,損耗到不堪再戰(zhàn)的程度,只有屈服于瘋狂進擊和強打猛攻。士兵和市民及他們的妻兒子女,全無法從后面城門逃走,在征服者不分青紅皂白的濫殺下,無一幸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