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主要宮廷大臣的職務及其權責(330 A.D.334 A.D.)
總督和將領總是遠離朝廷,在各行省和軍隊中行使代表皇帝的權力。除此之外,皇帝把更為親近的七位侍臣加封為“特勛階”,完全依據(jù)對個人的忠誠,分別委任他們負責有關皇帝個人安全、劃策獻計和財產(chǎn)管理的事務。皇宮中皇帝的寢宮由一名受寵的宦官掌管,按當時的稱呼叫做侍寢大臣(Praepositus or Praefect of the Sacred Bedchamber),他的職責是侍候皇帝處理國事或娛樂,留在皇帝身邊就可以狐假虎威,顯得有幾分光彩?;实垡怯匈Y格統(tǒng)治天下,他的寢宮總管(原應如此稱呼)一般都是能干而且身分低下的仆從,機靈的下人善于處理偶爾不應聽到的機密,在無形之中就是沒有多大天分,也可以爬升到很高的地位。很多官員有高明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也不一定能有這種機運。狄奧多西的幾個孫兒墮落而又荒唐,從來不接見臣民,受到敵人的藐視。他們竟把侍寢大臣的地位提高,超過宮廷中其他一切主事的大臣,甚至這位宦官的副手也服侍在皇帝身邊,成為大批體面奴隸中的頭號人物,在皇帝看來應當比埃及或亞細亞“卿相階”的總督更要高一等。侍寢大臣的司法權是得到內(nèi)廷伯爵或稱監(jiān)督官的認可,他的兩大職權范圍是管理皇帝豪華的服飾和奢侈的飲食這可能是一種隱喻而已。帝國首位皇帝自以為長于用兵,所以把他的宮廷總管取名為營地統(tǒng)領,授與伯爵的位階??ㄎ鞫嗬餅跛梗–assiodorius)很嚴肅的向皇帝表示,這樣一來,外國使臣能夠接受非常豐盛的皇家宴席招待,皇帝和帝國的名聲都會得到好評。。
重大公共事務完全交付給御前大臣(Master of the Offices)古特里烏斯(Gutherius)很詳盡的解說御前大臣的功能,以及在他屬下各級官員的職掌。雖然他認為這個官位可以追溯到安東尼時代,甚至到尼祿在位,但是在君士坦丁統(tǒng)治以前的史書上,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過,所以他的努力毫無成效可言。,憑著過人的勤勞和才能去處理。他是宮廷職位最高的行政官員,負責檢查“民政和軍事學習院”(Civil and Military Schools)的紀律,接受來自帝國各地的上訴,其中有些案件與大批特權人物有關。這些人在宮廷里服務,認為自己和他們的家屬可以拒絕接受一般法庭的裁決?;实酆统济裰g的通信聯(lián)系由國務大臣(Minister of State)負責,他的手下有四個辦公室,其中第一個負責皇帝的起居注和記錄,第二個負責書信,第三個負責請愿書,第四個負責文獻和各種法令、法規(guī)。每個辦公室都由一名屬于“卿相階”地位較低的長官管轄,四個辦公室的工作共由一百四十八名秘書分擔。這些部門要處理各種各樣內(nèi)容復雜的報告或文獻資料,大部分是從法律工作人員中挑選出來,還破例任?了一位希臘語的秘書,過去認為是有失羅馬帝國尊嚴的做法。為了接待來自蠻族的使臣,還任命幾位通事?,F(xiàn)代國家極為重視的外交事務部門,當時卻很少引起御前大臣的注意。在他的觀念里,帝國的驛站和軍械庫才是特別關心的重點。帝國生產(chǎn)軍械的城市有三十四座,十五座在東部,十九座在西部,在這些城市設有工廠長期雇用工人,生產(chǎn)各式各樣防御性的鎧甲、攻擊性的武器以及軍用投射機具和器械。這些裝備一般都先儲存在軍械庫,有的也直接送往部隊分發(fā)運用。
長達九個世紀的過程之中,財務官(Quaestor)的職位經(jīng)歷重大的變革。早期的羅馬每年都?人民選舉兩名較低階的行政官員,減少因執(zhí)政官親自管理國庫引起的非議塔西佗提到最早的財務官是由人民選出,那是共和國成立以后六十四年的事;但是也有人認為,很早以前就有這個職位,每年由執(zhí)政官指派,甚至更早是國王自行任免,這種年代久遠而又含混不清的論點,曾經(jīng)引起學者的爭議。,同時對執(zhí)掌軍隊指揮權的執(zhí)政官或行省管理權的代行執(zhí)政官,配屬類似名義的助手。隨著帝國領土的逐步擴大,原來兩名財務官逐漸增加到四名、八名、二十名,在某一短期內(nèi)甚至有四十名之多塔西佗認為有二十個或更多數(shù)量的財務官。迪翁(Dion, Cassius Dio Cocceianus, 150 A.D.235 A.D.,羅馬行政官員和歷史學家)很委婉的提到,要是凱撒在任獨裁官之時,一次指派四十名財務官,那是為了便于付出大宗借款好收買人心,然而他所增加的法務官人數(shù),在后續(xù)朝代一直保持下去。。許多高貴的公民最大野心是取得這個職位,就能在元老院出任議員,得到這個晉身之階,以后才能獲得共和國的榮譽,所以擔任財務官是每個人最正常的期望。奧古斯都一方面極力表示支持自由選舉,同時又表達出自己的意愿,每年可以在元老院推舉部分候選人的特權。他常常從表現(xiàn)出色的青年中挑選一位,在元老院會議上宣讀他的演說或書信。?古斯都這種做法被繼任的皇帝模仿,臨時性的委托竟然演變成為固定的職位。受到青睞的財務官具有嶄新而引人注目的性質(zhì),終能獨自擺脫按年資晉升的壓制年輕而沒有經(jīng)驗的財務官,一般是在二十五歲時出任這個重要的職位。政務繁忙的奧古斯都,不讓他們管理錢財出納和國庫業(yè)務,派到其他的部門。等到克勞狄在位,財務官恢復原來的職掌,后來在尼祿統(tǒng)治時期,終于將財務官這個職位全部革除。上面所說是在帝國任職的財務官,至于在直屬皇帝的行省,財務官受到行省財務長官的支持,更能發(fā)揮作用,所以他們也被稱為主計官。在元老院管轄的行省,一直到?可?安東尼在位,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大堆財務官。我們從烏爾比安的著作中,知道塞維魯家族當政時期,行省的行政組織全部撤銷,加上后來發(fā)生的困難,每年或三年一度選舉財務官的傳統(tǒng),無法實施自然終止。,認為他代替皇帝草擬的演說帝國的繼承人有時會讓官員保住原有的職位,像是圖拉真將他的財務官和表親,托付給哈德良如同他在位時那樣加以照顧。具有絕對法令的力量,后來更具有法令的形式,于是他便被認為是立法權力的代表、議會的發(fā)言人和民法條例的原始出處。他有時被邀請去與禁衛(wèi)軍統(tǒng)領和御前大臣,一起參加帝國的最高司法會議;還經(jīng)常接受下級法官解決疑難問題的請求;但是他并沒有負責管理雜亂的事務,有足夠的時間和才智去培養(yǎng)雄辯的口才,盡管這種品味和語言的運用已日趨衰落,卻仍能使羅馬法律保持莊嚴的氣概。在有些方面,帝國財務官與現(xiàn)代司法官的職務很相似。雖然不識字的蠻族似乎使用大印,皇帝頒布法案時卻沒有引進這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