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奧多西并沒有邀請皇家的貴賓前往君士坦丁堡的皇宮,而是基于很多不可知的理由讓他們停留在帖撒洛尼卡,這并不表示輕視或漠不關心,因為他本人親自前來接待,整個宮廷和元老院幾乎全部隨駕跟從,用親切的態(tài)度表達友情和哀悼之意。信仰虔誠的東部皇帝很溫和的勸告賈斯蒂娜,異端的罪行有時要加以懲罰,不能留在人世毫不理會。公開承認尼西亞信仰是最有效的起步,這是同時滿足人間和天國的大好時機,有助于瓦倫提尼安二世的中興大業(yè)。狄奧多西把有關和戰(zhàn)大計最為重要的問題,說是要咨詢國務會議的看法,討論的主題表面上是著重榮譽和正義,因為自從格拉提安逝世以后,就在這個題目上大做文章。狄奧多西對于瓦倫提尼安家族的提攜一直感恩在心,現(xiàn)在看到皇室受到追殺使得迫害的行動更為加劇,同時雙方也沒有誓詞或條約,可以用來約束馬克西穆斯好大喜功的野心。要是再不采取果敢而堅定的措施,目前的和平不僅無法維持,還會給東部帝國帶來敵對的行動和入侵的危險。何況蠻族在越過多瑙河之后,雖然自詡為帝國的臣民和士兵,天生的兇暴習氣未馴,要是現(xiàn)在有戰(zhàn)事發(fā)生,正好可以讓他們的技能有用武之地,借著戰(zhàn)爭減少人口的壓力,把行省從無法忍受的迫害中解救出來。雖然這些理由很充分,也得到國務會議多數(shù)大臣的同意,狄奧多西仍舊遲疑不決,是否要拔劍挺身而斗,這樣一來,事態(tài)就沒有挽回的余地。同時他認為兒子年幼不能影響到未來的安全,不可耗盡人民的財力,這兩點讓他感到憂慮。此外,以他豁達的個性,就算暫時吞聲忍氣也不算什么。
在此極度焦慮不安的時刻,羅馬世界的命運靠一個人來決定,美艷動人的蓋拉(Galla)公主,發(fā)揮誘惑力為她的兄弟瓦倫提尼安二世求情 佐西穆斯提到瓦倫提尼安的逃走,以及狄奧多西愛上他的姊姊。蒂爾蒙特故意炮制很多證據(jù),好隱瞞狄奧多西的第二次婚姻,不僅立場薄弱而且說辭含混不清。。美人的眼淚軟化狄奧多西堅持和平的態(tài)度,年輕而純潔的君主決定成人之美以換取他的愛情。賈斯蒂娜運用手腕來操縱沖動的激情,等到要慶?;始业幕槎Y,內(nèi)戰(zhàn)已經(jīng)是箭在弦上無法避免。有些不通人情世故的學者,以為任何愛情所產(chǎn)生的弱點,都成為偉大的正統(tǒng)基督徒皇帝無法洗刷的瑕疵,因此在這種狀況下,他們對歷史學家佐西穆斯所提出的可疑證據(jù),一直爭論不休。就我的立場來說,想要從這場世界的變革,希望能發(fā)現(xiàn)或是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有關家庭生活溫馨而慈愛的情懷;同時能在態(tài)度兇狠而且野心勃勃的征服者當中,要是能辨別出一個和藹可親的英雄,真心從所愛者手里接納這分情意,確實令我感到滿心佩服。
雙方都能信守條約確保與波斯國王的聯(lián)盟關系,積極進取而且慷慨大方的君主,說服黷武好戰(zhàn)的蠻族參加他的陣營,再不然也要尊重他的邊疆不予侵犯。狄奧多西的領土從幼發(fā)拉底河延伸到亞得里亞海,在陸地和海洋全面響起備戰(zhàn)的聲音。東部的軍隊很技巧的部署兵力,看起來好像兵員數(shù)量倍增,同時也能發(fā)揮分散馬克西穆斯注意力的作用,使他一直擔心,會有一支經(jīng)過精選的部隊,在膽識過人的阿波加斯特斯(Arbogastes)指揮下,直接沿著多瑙河的兩岸進軍,大膽的穿過雷提亞行省,進入高盧的心臟地區(qū)。希臘和伊庇魯斯的港口,整備一支實力強大的艦隊,帶著明顯企圖要在意大利登陸,等海戰(zhàn)勝利打開航路后瓦倫提尼安二世與他的母后毫不耽擱,向著羅馬前進,占領帝國和宗教最重要的位置。就在同時,狄奧多西親自率領勇敢無敵且紀律嚴明的大軍,迅速前進迎戰(zhàn)不堪一擊的敵手。馬克西穆斯圍攻伊摩納之后,就在錫斯西亞(Siscia)附近扎營,這是潘諾尼亞的一座城市,寬闊而急湍的薩沃河形成難以飛渡的天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