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來到河南,還不到兩個月,廣大的群眾就如流水般的聚集了十多萬人。他知道要統(tǒng)率這樣來自各階層的龐大隊伍,必須要確定具體的策略和緊密的組織,于是就和李巖、牛金星商榷討論。李巖提出"歲饑賦重,吏滑官貪",必須"尊賢禮士,除暴恤民"等意見。經(jīng)過商討后,針對明朝的弊政,決定了下列幾項措施:
(1)安定民生凡大軍所到之處,貴賤均田,免征三年錢糧,不妄殺一個老百姓。
(2)軍隊的編制建立了"驃營制度",把軍隊分為"驃"和"營",驃就是馬隊,營就是步隊。在中世紀的農(nóng)民軍中,馬隊是很重要的,所以李自成領導的大軍中,馬隊的編制也特別完善。選十五歲到四十歲的男子,名叫"精兵",每一個"精兵"有三四匹好馬,替換著乘騎;并且打仗的只管打仗,另外有人做養(yǎng)馬的工作。這種軍隊身穿綿甲,沖鋒陷陣,所向無敵。每三萬騎兵,分作三個行列,如同三堵墻一般,因之人們叫做"三堵墻"的軍隊。
(3)嚴密的紀律軍隊里面不得私藏白銀;所攻克的城池,安營設帳,不得擅入人民私宅。允許軍人攜帶妻子,但不得私藏民女,犯者處斬。由于這樣良好的紀律和內部的團結,所以能夠愈戰(zhàn)愈勇,百折不撓地支持了數(shù)十年之久。
(4)政治宣傳的口號為了使廣大群眾了解農(nóng)民起義軍的政策,編出許多通俗明白的口號和歌謠如:
"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