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要打破當前嚴重的局勢,策劃對敵的策略,一六三五年(崇禎八年)農民軍在滎陽開了個大會。李自成首先提出團結內部齊心御敵的意見,經過討論,決定先由闖王高迎祥號令調遣布置,把軍隊分為四路。第一路是賀一龍、賀錦自成一軍,南御四川湖廣的官軍,后來發(fā)展為久據潛山、太湖英霍諸山,左金王、革里眼的五營。又一路是由馬進忠橫天王率領,抵擋陜西的官軍。第三路命羅汝才、惠登相屯守滎陽、汜水一帶,抵擋開封歸德的明軍。第四路由高迎祥和張獻忠親自領導,李自成仍屬于高迎祥的部下。突破了包圍大敗官軍,高迎祥率領大軍東下直抵安徽鳳陽,燒毀明朝的陵墓,并在占領一個地方后,就把所有的財物和食糧,分散給貧苦的老百姓,得到了淮北一帶人民的擁護和同情。高迎祥和李自成率領軍隊由鳳陽又回到歸德(河南商丘縣);而農民軍另一支軍隊由張獻忠領導由鳳陽南下廬州(安徽合肥)。從這時起,農民軍的主力隊伍就分為兩路:一路發(fā)展而為后來李自成所領導北伐的大順軍;一路便是張獻忠所領導,由皖中進入四川的大西軍;這就是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兩支主要力量。
新興的農民軍,驟然分散了軍力,就給官軍以有利的機會。明廷派洪承疇督理陜西軍務;又派盧象升、左良玉等出兵河南,進攻湖北,由包圍改變?yōu)閵A擊的戰(zhàn)術。崇禎八九年間,高迎祥率領農民軍由漢中出陳倉(陜西、南鄭縣),入子午谷(陜西長安縣南)中了陜西巡撫孫傅庭等在盩厔東南的黑水峪設下的埋伏,農民軍戰(zhàn)敗,迎祥被俘,壯烈地犧牲了。這時農民軍的將領們共同推戴李自成為闖王。自成重新整理隊伍,由陜西到甘肅的秦州(天水縣),通過七盤關(四川廣元縣北),從江油(四川江油縣)直攻成都,不幸又中了敵人的埋伏,實力遭到損失。自成與劉宗敏、田見秀等一十八騎逃奔到商雒山中。同時張獻忠由安徽廬州到達了湖北的谷城,遭受官軍熊文燦部的攻擊,為了保存實力,不得不和官軍暫時停戰(zhàn)言和。農民軍兩大主力都遭到損耗,農民起義運動一時走向低潮,所以崇禎十一二年間,農民起義運動表面上仿佛暫告平息。明朝統治者就以為"迎祥被擒,余黨自易平定"。李文治:《晚明民變》引常自裕奏疏。同時好些時候聽不見李自成的消息,傳說自成已經死掉了,更覺得農民運動已告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