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寒、濕、痛”的三角關系

管好體溫不生病 作者:(日)石原結(jié)實


 寒氣會在體內(nèi)制造毒素

人類的體溫,不論是在酷熱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都維持在36.5℃~37℃的狹小范圍內(nèi)。毫無疑問,這樣的體溫是人類的一切生理功能,以及體內(nèi)所有化學反應的原動力。

人類不但死亡后體溫會消失,而且體溫低于正常值的話也無法生存,反過來看,身體發(fā)熱時高于正常體溫5℃左右的41.5℃,尚不至于直接導致死亡。由此不難想象,體溫降低對人體的傷害比體溫上升更大,實際上也確實如此。

體溫降低會阻礙體內(nèi)維持生命的各種反應的發(fā)生,從而威脅到性命。因此,體內(nèi)如果有導致體溫下降的“寒氣”,身體就會自動產(chǎn)生種種反應,以避免寒氣的危害。

請仔細觀察第18頁有關“寒氣”與反應現(xiàn)象的示意圖,接著再根據(jù)此圖來看看身體對于“寒氣”有什么樣的反應產(chǎn)生。

有人進入冷氣很強的房間,就會出現(xiàn)頭痛、腹痛或腰痛等癥狀,也有人在雨天(水氣)會出現(xiàn)骨關節(jié)疼痛或是偏頭痛。

由此可知,“寒氣”與“水分過多”都可能成為痛的原因。

身體有寒氣時,會影響體內(nèi)水分的代謝,并降低腎臟的功能,阻礙水分排出體外,多余的水分累積在體內(nèi)(稱為水毒),會成為后述各種癥狀及疾病的原因。

同樣,攝取了過多的水分,或是排汗、排尿功能不佳,水分無法順利排除因而形成水滯(水毒)狀態(tài),也會使身體寒冷,影響體內(nèi)所有器官的新陳代謝,并引發(fā)種種疾病。

 所以,“寒”、“濕”、“痛”相互關連,形成表里一體的關系。換言之,“寒氣”能造成“水毒”;反之,“水毒”也可能成為“寒氣”的原因。

借著“熱”來維持我們生命與健康的身體,為了祛除這種“寒氣”(濕氣)以維護健康,因而會產(chǎn)生各種反應。

例如幼兒睡覺時著涼,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腹瀉。

一般人感冒時,會有打噴嚏、流鼻涕、咳痰等癥狀,借此將水分排出體外,溫暖身體,以治愈感冒。因為,借由腹瀉、打噴嚏、流鼻涕等,將體內(nèi)多余的水分排泄后,可以使身體溫暖。

怕冷而且有偏頭痛的女性,頭痛劇烈時常伴有嘔吐癥狀。這也是將名為胃液的水分排出體外,以提高體內(nèi)的溫度,來改善頭痛的反應。

某位患者參加友人葬禮,看到親人傷心流淚時,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何人會哭泣?”單是悲傷并不能解答這一問題,因為人在悲傷、痛苦、難過時都會流下眼淚。

這種悲傷、痛苦的狀態(tài)會為身體帶來壓力。壓力使全身的血管收縮、血液循環(huán)惡化,結(jié)果導致身體寒冷。身體的“寒氣”是百病之源,因此,“悲傷”、“痛苦”時就以流淚的方式將水分排出體外,使身體溫暖,以防范疾病于未然,這位患者了解此真相后,才恍然大悟。

關于“冷汗”,也可以解釋為身體對“寒氣”的反應。遭遇極度緊張或恐怖時,血管因為壓力而收縮,導致身體寒冷,因而將水分排出體外的反應之一——“冷汗”,就我了防衛(wèi)的一種手段?!昂?、濕、痛的關系示意圖”是在本章論述的基本想法,希望讀者們充分理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