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首則寫,在“荷盡已無擎雨蓋”的深秋,經(jīng)霜的荷葉由碧綠變成枯黃,蕭瑟的秋風又助紂為虐,無情地抽打著池中的斷蓬殘葉,往日飄溢在綠波上的荷香也消散殆盡。似乎這肅殺的季節(jié),把韶光與少婦一并摧殘,使得她們形象憔悴,令人目不忍睹。置身于“秋風秋雨愁煞人”氛圍中的少婦,無可奈何地將夢魂從丈夫遠去的雞鹿塞收攏回來,獨坐小樓如怨如訴地吹奏玉笙,置身世外,木然呆坐,直至夜寒襲人。她不知流下了幾多珠淚,也不知吐出了幾多別恨,然而這一切都是枉然,到頭來,她還是孑然一身,憑欄遠眺,心系風雨同舟、相濡以沫的夫君。
馮延巳側立在景通的案頭,目睹他書寫《浣溪沙》的全過程。待景通寫完后一首最末一個字時,馮延巳驚喜道:
“陛下填詞意境開闊,結句高遠,情景交融,清新雋永。尤使微臣欽佩的是點石成金,超越前人。古人常以‘丁香結’借喻愁思郁結,譬如李商隱《代贈》詩云:‘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東風各自愁。’經(jīng)陛下點化,入‘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句,李詩則黯然失色矣。再譬如李白《桂殿秋》詞‘仙女下,董雙成,漢殿夜涼吹玉笙’句,經(jīng)陛下點化,成‘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句,又將列為千古絕句?!?/p>
聽過馮延巳的贊譽,景通不禁心喜,深為自己的新詞遇到了第一個知音而慶幸。這時,景通已經(jīng)完全沉浸在詞友情誼當中,忘記了住日在臣下面前那種不茍言笑的故態(tài),詼諧地問馮延巳:“卿身居相位,當理軍國大事?!L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應變能力極強的馮延巳當即回答:“微臣愚鈍,拙詞淺薄,安能有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獨有的高逸清雅意境?!?/p>
景通這種風流倜儻的詩人氣質和頭角崢嶸的華章文采,為他的兒子們日后嗜文厭武,特別是為這個新生兒后來醉心翰墨,成長為工書畫、善詞章、知音律,獨領風騷的絕代才人,起了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他以自己的言傳身教,造就了一個詩詞世家。
南唐保大七年(公元949年)紓紛矠元日,景通組織一次君臣詩酒聯(lián)誼活動。是時,瑞雪紛飛,桃符迎春。欣逢良辰美景,他心花怒放,特邀諸弟和近臣登樓賞雪賦詩。席間,他先作七言四韻《保大七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江王景、齊王景逵、進士李建勛、中書徐鉉、勤政殿學士張義方登樓賦》一首:
珠簾高卷莫輕遮,往往相逢隔歲華。
春氣昨宵飄律管,東風今日放梅花。
素枝好把芳姿掩,落勢還同舞勢斜。
坐有賓朋樽有酒,可憐清味屬儂家。
詩成,他要求與會諸臣傳閱并依韻唱和,“或賡元首之歌,或和陽春之曲”。諸臣心領神會,“如葵心之向日馭,似蟄戶之環(huán)雷門”,競相吟詠,“美豐年之兆,申萬物之情”,共得詩二十一首。紓紝矠其中,有李建勛的《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樓》:
紛紛忽降當元會,著物輕明似月華。
狂灑玉墀初散絮,密粘宮樹未妨花。
回封雙闕千尋峭,冷壓南山萬仞斜。
寧意傳來中使出,御題先賜老僧家。
徐鉉的《和御制春雪詩》:
一宿東林正氣遮,便隨仙仗放春華。
散飄白絮難分影,輕綴青旗始見花。
落砌更依宮舞轉,入樓偏向御衣斜。
嚴徐幸得金門詔,愿布堯言賀萬家。
張義方的《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樓》:
恰當歲日紛紛落,天寶瑤花助物華。
自古最先標瑞牒,有誰輕擬比楊花。
密飄粉署光同冷,靜壓青松勢欲斜。
豈但小臣添興詠,狂歌醉舞一家家。
為將君臣吟詠的詩篇編輯成冊,中書舍人徐鉉,事后又奉詔撰寫了《御制春雪詩序》和《后序》。太弟景遂還邀宮廷畫院高手,以各自的絕技為這次聯(lián)誼活動走筆潑墨:高沖古畫核心人物景通,周文矩畫侍臣和法部絲竹,朱澄畫樓閣宮殿,董源畫雪竹寒林,徐崇嗣畫池沼禽魚。由于畫師盡心獻藝,精益求精,遂使這幅丹青成為一代名畫。
在富有雅頌風味的家學熏陶下,景通的兒子們后來幾乎都嗜詩能詩,除六子從嘉獨領詞壇風騷,并有詩文傳世外,其余諸子的作品惜多散佚?!度圃姟泛汀度宕姟分皇沼衅咦訌纳坪途抛訌闹t的詩。從善的《薔薇詩一首十八韻呈東海侍郎徐》云:
綠影覆幽池,芳草四月時。
管弦朝夕興,組繡百千枝。
盛引墻看遍,高煩架屢移。
露輕濡彩筆,蜂誤拂吟髭。
日照玲瓏幔,風搖翡翠帷。
早紅飄蘚地,狂蔓掛珠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