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天降大任(1)

中國知青夢 作者:鄧賢


1

公元一九九〇年,也就是十年改革開放進入治理整頓第一年,北京市民出現(xiàn)“三大熱”:紀(jì)念徽班進京二百周年京劇熱,電視連續(xù)劇《渴望》熱,“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顧展”熱。

如果說前兩“熱”僅僅是文藝疲軟后的某種反彈現(xiàn)象,那么“知青熱”的興起則代表一種意義更為深遠內(nèi)涵更為復(fù)雜的文化潮流。

《光明日報》:“‘魂系黑土地’展覽轟動京華”

“今天,兩萬多名當(dāng)年北大荒知青匯成的人流,為《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顧展》增添了壯觀。至此,這個歷時十五天的展覽,在她即將落下帷幕之際達到了高潮……”

《中國青年報》:“開拓,卓越精神的閃爍”

“……凡留下開拓者足跡的地方,便注定有卓越的精神之光閃爍??v然時代扭曲而此精神不可褻瀆,縱然歲月異常而此精神不可輕薄。因為它乃是祖先至我們以人類的名義所肯定的奮勇……”

《人民日報》:“北大荒知青回顧展在京展出,王震為展覽題詞……”

……“知青熱”在全國各地引起巨大的連鎖反響。繼北京之后,天津、上海、成都、重慶、廣州、杭州、昆明等各大城市的兵團知青紛紛舉辦各種形式的回顧展和紀(jì)念活動,出版紀(jì)念文集《北大荒風(fēng)云錄》《青春無悔》《草原啟示錄》《紅土熱血》《輝煌的青春夢》《青春檔案》等十余種,并在全國書刊市場十分蕭條的情況下一版再版,供不應(yīng)求。

更有許多性急的老知青不遠千里萬里,紛紛攜兒帶女自費重返原兵團原農(nóng)場,“尋根”一時蔚然成風(fēng)。對他們來說,個人的命運曲折似乎不再重要,過去的苦難早已煙消云散,感情的積淀深沉而且執(zhí)著。因此,他們更愿意從那段過往的歲月中去咀嚼更為深廣的社會歷史內(nèi)涵。

可以斷言,“知青文化”的再度崛起并非偶然,它至少表明我們這代人已經(jīng)超越個人命運和時代的局限,從而有可能以更加成熟也更加深邃的目光去反思整個“文革”

乃至我們民族的全部歷史。

“我并不想證明我們個人曾經(jīng)做對了什么或者做錯了什么,因為許多事情對當(dāng)時的我們來說都如同瞎子摸象的游戲?!币痪啪乓荒甏汗?jié)前夕,原全國著名知青人物,現(xiàn)任深圳某出版公司總經(jīng)理的北京知青郝大江先生在昆明接受我的采訪。此時南疆大地到處春意盎然,窗外陽光明媚,綠草成茵。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但是我們的歷史并不屬于我們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研究我們自身也就是研究民族,研究我們共和國如何從過去艱難曲折地走向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我從不否認個人對于歷史的巨大推動作用,因為我曾經(jīng)狂熱地崇拜英雄,篤信歷史由個人締造而不是歷史進程的必然。但是當(dāng)我們站在二十世紀(jì)九十年代重新反思二十世紀(jì)中葉席卷全民族的那場造神運動,我以為那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和責(zé)任,它同樣可以幫助我們每個人追溯到自身的盲目、愚昧、輕率以及對歷史驚人的無知。”

他點燃一支香煙,閉目沉思,讓裊裊的煙霧升騰在頭頂空蕩蕩的天花板上。

“還記得保爾·柯察金的那句名言嗎?”他睜開眼睛說,“它曾是我們整整一代人的座右銘。‘人的一生應(yīng)當(dāng)這樣度過:當(dāng)回首往事時,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p>

“我還想引用革命導(dǎo)師一句名言:‘無產(chǎn)階級要解放全人類,首先必須解放自己。’

“從紅衛(wèi)兵到知青,你能說我們虛度年華和碌碌無為么?但是你又能說我們實現(xiàn)了人生價值乃至社會文明的大目標(biāo)么?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并不平庸。但是不平庸并不等于推動歷史前進而不是后退?!?/p>

他突然急促地笑笑,雙手一攤說:

“也許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為什么活得沉重并且不能自拔的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