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會以人的五官來討論一個人的美丑,卻忽視了五官與人體內部的微妙聯(lián)系。中醫(yī)認為,五官與五臟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故有 鼻為肺之官、目為肝之官、口唇為脾之官、舌為心之官、耳為腎之官 之說?,F(xiàn)具體解釋如下:
鼻:鼻是呼吸通道,具有通氣功能,而肺司呼吸,故稱鼻為肺之竅。鼻還有主嗅覺的功能,鼻的通氣和嗅覺功能正常與否均與肺臟功能有關,肺氣和利,則呼吸通暢,嗅覺靈敏;肺氣不利,則鼻塞、流涕、嗅覺不靈。
眼:眼睛的功能是主視覺,肝開竅于目。肝藏血,肝受血而能視,若肝臟功能正常則兩目有神,若肝氣不舒,肝血不足,則兩目干澀,視力減退。中醫(yī)還認為,目的健美與五臟六腑的功能正常與否有直接關系。五臟六腑之精氣充盈,視覺功能正常;五臟六腑精氣不足,將會影響眼睛正常生理功能。
口:是消化道入口,脾開竅于口,脾主運化,脾氣健運,食欲旺盛,則口健美;若脾失健運,生濕生熱,則口唇生瘡或口臭。
耳:是聽覺器官,而腎藏精,開竅于耳,耳的聽覺功能靠腎精的充養(yǎng)。如腎精充盛,髓海得養(yǎng),則聽覺靈敏;如腎精不足,髓海失養(yǎng),則雙耳失聰,行動遲鈍,給人以早衰的感覺。
舌:是發(fā)音的重要器官,為心之外候,心主血脈,心的氣血上通于舌,保持舌的正常生理功能。若心血充盈,心氣健旺,則舌體活動自如,發(fā)音正常,語音清晰;若心血澀滯,心氣不足,則舌強舌卷,發(fā)音困難,語音不清。
中醫(yī)理論認為,人之飲食,各有適味,均與五臟相關。五臟各主其味:肝主酸,脾主甜,心主苦,肺主辛,腎主咸。肝虛血枯者,喜酸味,因酸能補肝;脾虛者,喜甜味,因甜能補脾;心火重者,喜苦味,因苦能瀉火;肺虛有寒者,喜辛味(如辣椒、生姜、花椒、大蔥等),因辛能宣肺寒;腎虛者,喜咸味,因咸能滋腎。知此醫(yī)理,便可據其所好之味,測知其病。
由于五官與身體臟器是息息相關、唇齒相依的。因此,若是五官感覺不舒服,可能五臟也正逐步地發(fā)生衰弱,從而產生疾病。凡五官之病,中醫(yī)不僅治五官,更兼治五臟,其對應關系如下:
1.鼻塞,流涕,打噴嚏,流鼻血,不辨香臭
這可能是肺臟功能逐步衰弱的信號。病人首先要注意飲食,戒煙或者控制吸煙量,也不要和經常吸煙的人在一起,多吃新鮮瓜果和蔬菜,加強體育鍛煉,防止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
2.眼睛經常發(fā)花,眼角干澀,看不清東西
這是肝臟功能衰落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臟的四周,可能會有發(fā)脹的感覺。這時除了及時就醫(yī)外,還要注意用眼衛(wèi)生,有時用眼不當也會影響到肝臟。
3.舌尖紅,或舌頭轉動不靈,吐字不清
如果舌頭味覺感覺遲鈍,嘗不出味道,而且還伴隨心悸、夢多、失眠等癥狀,說明你的心臟功能受到損害,是心臟衰弱的先兆。當口中干澀,舌苔厚重,嘗不出食物的滋味時,尤其要警惕心臟發(fā)生病變。
4.耳中蟬鳴,或癢,或背,或聾
這可能是腎功能在逐步衰弱的信號,有時還會伴隨著腳痛、尿頻等癥狀。工作過于勞累的人尤其要注意做到勞逸結合,少飲酒,少吃姜、辣椒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5.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
這可能是脾臟功能在逐步衰弱,主要是飲食失調、饑飽不當所致。由于脾臟不好,便殃及胃。當胃受到損害時,嘴唇就會明顯地變得干燥、麻木。這時除了調整飲食外,還要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膩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