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伊沙有什么好玩的(2)

無知者無恥 作者:伊沙


2

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人對文人間的唱和與駁難,伊沙從來都是率心而為,從不遮遮掩掩。把他的隨筆簡單歸納為文化品文或“學術”批評是不妥的。這是伊沙獨有的文體,無論是對文化名流,還是詩歌“業(yè)內”人士,伊沙表現出難以想像的清醒話語讓人瞠目。法郎士說,與其不透徹地理解許多事,不如理解的事不多,但都能徹底??少F的是,伊沙理解的事情很多,卻都能徹徹底底。他的筆,如同探照燈般橫沖直撞,直面蒙塵的現實。當然,我們大可不必過于計較其中之是非。文章事,無非情致、趣味、觀點,伊沙就是這樣,從不妥協于“公眾”的陳詞濫調。他從不模棱兩可,猶豫不決。他狂熱而又理智,專斷而又明晰。一支筆,便是他全部的武器。

也許是文人與生俱來之通病,看見(或者聽見)什么,總忍不住要插上幾嘴,不管人家愛不愛聽,把話憋著,自是難受。伊沙就是這樣,如同林中之鳥雀,木秀于山林,風必摧之。而鳥秀于林,則引來無數箭鏃、獵槍、口誅筆伐,終為眾矢之正果。被各種兵刃、槍彈追著圍著的滋味雖不好受,但總算也堅持了一個文人的率真本性,自由的飛羽煌煌生輝。我曾戲侃伊沙就如同麻雀,其文便是“鳥評”。大家都知道,麻雀是鳥類的“灰姑娘”,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在1955年《征詢對農業(yè)十七條的意見》中批示:“除四害,即在七年內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毛選》第五卷第263頁)。翌年,在正式通過的《綱要草案》第27條規(guī)定:“從1956年起,分別在五年、七年、或十二年的時間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庇谑呛?,全國上下,同仇敵愾,這些天生就愛說說鬧鬧的雀鳥們,可謂如履薄冰,不可終日,哪還敢“說話”,即便躲在家中閉門不出,也難逃滅巢之災的噩夢。如今,世界上各種鳥類保護協會成立如雨后春筍,全中國的麻雀們都交好運了。而伊沙,于是如日中天,鴻運當頭,刀光劍影,獨立春秋,開創(chuàng)“鳥評”之先河。

“我不僅僅只是一個作家,我主要是有道德良知的人”。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的美國作家、批評家蘇珊·桑塔格是這樣概括自己的。伊沙的道德準測便是打破“集體”意識的迷亂和狂熱?!叭绻務撋鐣?,我可以向伊沙宣戰(zhàn)。伊沙的批評給許多人以悲觀意識,雖然批評者個人可能顯得很有力量,但批評給社會帶來絕望”(崔健)。崔健的所指的“許多人”,估計會被許多人反對。何為悲觀與絕望?真正的悲觀與絕望是我們一味地認同和附和,那些所謂一成不變的公眾準則。傳媒的力量是強大的,但這種“強大”的面具背后,是那些日漸虛弱的身體和靈魂。伊沙悲觀嗎?顯然不!要說悲觀,也只能是“偉大的悲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