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十四、三面狂飆卷洛陽

曹操:阿瞞出道 作者:子金山


四十四 三面狂飆卷洛陽

聚集在韓馥心頭的越來越濃愁云是什么呢?就是“動”與“靜”兩個字。

一、“動”:袁紹起兵,韓馥聚一州之眾全力資助,這對于韓馥和他的僚屬都是不能接受的,冀州長史耿武就說過:老韓哪,那個啥,憑啥要我們接濟他們,我們都成奶媽了,還沒有工資,靠,這活不能干。他們那個嬰兒要是總靠著我們一個奶媽吃個沒完,吃得我們斷了奶,以后這孩子還不得餓死?

韓馥心里明白,他是不會把自己和冀州的未來命運托付給這個“嬰兒”的;但反對也不行,韓馥同樣也不會將自己置身于與天下士人作對的地位。這對于韓馥來說,便是“進”與“退”都難決斷苦惱。

二、“靜”:憑借冀州的實力稱雄一方,靜觀時局變遷,一動不如一靜,這倒是個好的選擇。但要真正做到卻不是那么容易。

從冀州的地理環(huán)境來看,它與司隸、青、兗、并、幽諸州接壤,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這塊兵家必爭之地,早已成為漢末豪強覬覦的肥肉。

兗州刺史劉岱就曾揚言:等老董同志逝世后,冀州那地兒就得歸我,不給我就打韓馥。這樣一來冀州的南面隱患已生。

不止如此,冀州的北面還有虎視眈眈、急于進入中原的幽州公孫瓚;在東面袁紹正蓄勢待發(fā);西面還有剽悍的黑山軍盤踞在山嶺間。

韓馥現(xiàn)在身處于四面險象環(huán)生之地,又怎能從容自保呢?這是“靜”也不可能的苦惱。

但革命形勢不等人,他也不能不作出一種姿態(tài),去響應(yīng)士人討伐殘暴的義舉。于是,他率領(lǐng)兵眾屯于鄴城,與已經(jīng)進駐河內(nèi)的袁紹和王匡遙相呼應(yīng),以供應(yīng)前方糧草之名而推卸了沖鋒陷陣的責任,避免了與董卓的直接沖突。

即使這樣,他也未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對于所承擔的糧草供應(yīng),也是盡可能地敷衍,試圖解散前線武裝。在韓馥的頭腦中,士人的道義早已不復(fù)存在,他只想保全冀州這份殷實的產(chǎn)業(yè)。

最初酸棗會盟之時,壇場已經(jīng)設(shè)好,刺史、郡守卻互相謙讓,誰也不愿意登壇主盟,好像誰登壇場就是登上斷頭臺似的。但總得有一個人主盟吧?沒辦法,最后主盟者由廣陵郡功曹臧洪來擔當了。

盟辭倒是創(chuàng)作得大義凜然,大意是:漢室不幸,皇綱失統(tǒng),賊臣董卓,禍害無窮,毒殺弘農(nóng),百姓被難,如此以往,社稷淪喪,四海傾覆。

為此,我們——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太守張超——要舉義兵,赴國難,同盟中人,齊心一力,盡我臣節(jié),粉身碎骨,在所不辭。有渝此盟,死于非命,禍及子孫?;侍旌笸?,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盟辭寫得的確慷慨激昂,聞之倒也令人振奮。國難中展現(xiàn)臣節(jié),顯示了士人舍生取義的價值觀,值得褒揚。但較之此前的三公移書,就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里國難已經(jīng)變更,新國難成于“毒殺弘農(nóng)”,獻帝的合法性仍舊沒有得到承認。

士人們只想以死抗爭,“粉身碎骨”了,卻沒有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天子來,終極的政治目標沒有找到,人們當然無所適從。

再說,盟辭發(fā)自一個功曹之口,能代表哪一方的意愿呢?而袁紹、袁術(shù)、韓馥、王匡等尚在各自營盤中,對此表現(xiàn)淡然,缺少了他們的會盟,酸棗會盟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沒有政治目標的酸棗盟辭只不過是應(yīng)時的文章,它不具有絲毫的約束力,至于盟辭所鄭重言及的對毀盟者的制裁,只是閃過耳邊的咒語。之后的日子里,酸棗諸軍悠閑地屯扎在營地中,諸將們則日日在高歌縱酒。

洪洞縣里沒好人了嗎?也非如此,跟董卓動真格的也有那么三位,這就是聯(lián)盟中戰(zhàn)力最強的與戰(zhàn)力最弱的兩只部隊:孫堅的長沙部隊和曹操在陳留拉起的烏合之眾,還有戰(zhàn)斗力不算弱也算不上強的河內(nèi)太守王匡的泰山兵。

孫堅曾經(jīng)與董卓共事一場,對于董卓多少有些了解,他曾向當時主持西部軍事的張溫建議,將抗命不遵的董卓,軍法從事。結(jié)果未能如愿,現(xiàn)在他要與董卓戰(zhàn)場上見真章了。

洛陽南部方向,豫州魯陽城,孫堅率領(lǐng)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長沙精銳,與董卓的西涼鐵騎即將展開一場硬碰硬的廝殺;東面汴水,曹操的陳留新軍,向董卓發(fā)起了雞蛋碰石頭的攻擊,還能再出現(xiàn)一個潁川大捷嗎?

誰也沒有料到,率先嘗到西涼鐵騎踐踏滋味的是河內(nèi)太守王匡。

三面狂飆卷洛陽,

八方風(fēng)雨會中州,

焉以強弱論俠士,

豈用勝敗分匪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