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與元配夫人竇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一女是平陽公主,女婿是隋東宮千牛備身柴紹。其中除三子李玄霸早亡外,其他的三男一女一婿全部參與了李淵從起兵到建唐的全過程。
而其中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人,當然非李世民莫屬。
公元599年1月23日,即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出生于武功(今陜西武功縣)。相對于李淵來說,李世民的出生就多出了一層神秘色彩。史稱其出生時,有兩條龍在他們家門口嬉戲喧鬧,整整鬧了三天才離開。
李世民四歲時,又有一個神秘的相士來到他們家,對李淵說:“公是貴人,且有貴子?!笨吹嚼钍烂窈螅@位相士更是嘖嘖稱奇,情不自禁地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舊唐書·太宗本紀》)
李淵又驚又喜。喜的是他們父子二人均有天命,來日必將貴有天下;驚的是此事一旦泄露,必定惹來殺身之禍。李淵狠狠心,決定把這個不知來自何方的相士殺了??赊D(zhuǎn)眼之間,那個神秘人物便已消失無蹤了。從此,李淵便以“濟世安民”之義,為次子取名李世民。不知道李世民在此之前是否有過別的名字,反正從這個時候起,這個寓意深遠的名字就將伴隨他的一生,并且注定要載入史冊、彪炳千古了。
關(guān)于李世民的少年時代,各種史籍的記載都很簡略,我們只能從相關(guān)史書的只言片語中略窺端倪:
貞觀初年,李世民曾對時任尚書左仆射的蕭瑀說:“朕少好弓矢,自謂能盡其妙?!保ā敦懹^政要》卷一)
貞觀年間,李世民在寫給魏征的一道手詔中說:“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yè),先王之道,茫若涉海。”(《全唐文》卷九)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四十三歲的李世民在武成殿大宴群臣,曾回憶自己的過去說:“朕少在太原,喜群聚博戲,暑往寒逝,將三十年矣?!保ā杜f唐書·太宗本紀》)
綜合上述史料的零星記載,我們基本上可以還原出少年李世民的一個大致輪廓。乍一看,這是一個典型的貴族子弟,而且還頗有些“紈绔子弟”的嫌疑。因為他“好弓矢”、“喜博戲”、“尚威武”,可偏偏就是不喜歡讀書;能把弓矢騎射之術(shù)玩得異常精妙,可對先王之道、圣賢學問卻“茫若涉?!?、兩眼一抹黑。
比起那個“好學,善屬文”、七歲就能吟詩作賦、才華橫溢、風華絕代的楊家二公子楊廣,這位李家二公子簡直可以說是不學無術(shù)的紈绔子弟。
然而,就是那位才華橫溢、風華絕代的楊家二公子,卻親手葬送了一個繁榮富庶、四海升平的帝國,并把自己釘上了“無道暴君”、“二世而亡”的歷史恥辱柱。而這位“不學無術(shù)”的李家二公子,卻反而開創(chuàng)了一個萬邦來朝的“天可汗”時代,并最終締造出一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大唐盛世!
這看上去似乎有點奇怪。
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因為,楊廣并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更談不上是一個稱職的統(tǒng)治者。他身上強烈的詩人氣質(zhì)和虛榮天性嚴重障蔽了他的政治理性,從而使他的帝王生涯始終貫穿著“浮華”二字?;蛟S是在江都任總管的十年讓他過多地熏染了浮靡綺麗的江南文化,或許是他的天性原本就與之正相契合??傊?,與其說楊廣是一個政治家,還不如說他是一個“政治美學家”。而當一個帝王的人格特征與他的職業(yè)要求完全背離時,就注定他只能成為一個蹩腳的統(tǒng)治者。此外,楊廣那種恃才傲物、好大喜功的一貫秉性又導致了一種“致命的自負”,使他在逆境中的堅韌性和抗挫折能力幾乎為零。所有這一切共同驅(qū)使他最終走上了失敗和滅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