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慕洛斯綠林出身,當(dāng)了王最看重軍隊建設(shè)。羅馬作為一個新城,吸引了很多流浪的、無所事事的人入住,羅慕洛斯來者不拒,投奔來的都接受,很快組織了強(qiáng)大的軍隊。可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不對了,來的都是男的,羅馬城里的性別比例日趨失衡,滿大街走的都是光棍,能娶上媳婦的會招很多人嫉恨,大閨女不敢上街亂走,有人搶親。羅慕洛斯預(yù)備將羅馬城萬世光大下去,老百姓如果絕了后,這萬世基業(yè)也就沒了。他趕緊派媒公(女人不夠,所以沒有媒婆)到周圍其他部落城邦去找花姑娘,游說她們嫁到羅馬來。那時的羅馬在亞平寧半島上算是個老少邊窮的地區(qū),誰家的姑娘愿意嫁過去受苦啊,媒公在羅馬周圍的大小城邦轉(zhuǎn)了一圈,有婚姻意向的一個也沒有。羅慕洛斯智商高,很快有主意了,他對外宣布羅馬建成要開個慶典,他殺豬宰羊地請客吃飯,擺流水席,讓羅馬隔壁的薩賓部落全過來白吃,特別注明可以帶家屬。這下好了,薩賓人聽說白吃白喝,大喜過望,趕緊扶老攜幼地過來噌飯。一進(jìn)羅馬就發(fā)現(xiàn)中計了,流水席沒吃上,羅馬軍隊抄家伙招呼他們,男的全部打出去,女的留下,以最有效的手段解決了羅馬城男多女少的問題。薩賓人飯沒噌上還丟了婆娘,這口窩囊氣差點讓他們集體吐血。薩賓人也顧不上吃飯了,得集合軍隊把婆娘、女兒、妹子之類的搶回來啊。
羅馬和薩賓為這事正式結(jié)仇,見一次打一次,前后打了四次。此時的薩賓人忘了,這么長的時間,薩賓女人留在羅馬男人手里,生米早就煮成熟飯。所以在第四次兩邊打架打得熱鬧的時候,突然有一群薩賓婦女抱著孩子沖上了戰(zhàn)場,對這些女人來說,羅馬和薩賓都是親人,任何人的傷亡都不是好事。在她們的苦苦哀求下,雙方總算是決定停戰(zhàn),現(xiàn)在兩邊有些打斷骨頭連著筋的曖昧關(guān)系了,怎么辦?結(jié)盟吧,羅馬和薩賓成為盟友兼同伙。
羅慕洛斯的死亡是個謎,傳說平地起了一陣大風(fēng),這個伙計就消失了,后來意大利人自己說是上天接了父親的班成為戰(zhàn)神。他這樣一走,給后來的羅馬立了很好的規(guī)矩,王位大部分都不世襲。
在羅馬最初的時代,整個國家的權(quán)力由三部分組成,軍事元首(也就是王)、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王的形象地位大于實權(quán)地位,最多算個最高法官或是最高祭司;管理國家的各項政策條例由元老院決定,元老院基本由羅馬的各氏族頭目構(gòu)成,日常的國家大事都由他們商量著辦;而公民大會則是所有氏族的成年男子參加的會議,選舉新的王或是發(fā)動戰(zhàn)爭、制定或廢除新法律這些要緊事,是要公民大會投票的?,F(xiàn)任的王死去或是被風(fēng)吹走,元老院會臨時提名一個代班的,5天之內(nèi),公民大會選舉下一個王出來。這種上古時代的民主聽起來頗令人神往,其實元老院是可以操控公民大會的,王不能世襲,那些氏族部落的頭目卻是世襲的,這些人后來都成為羅馬的貴族,而在羅馬歷史上,貴族的力量一直是絕對的主導(dǎo)。
從羅馬建成一直到公元前509年,歷史上稱為“王政時代”,共經(jīng)歷了包括羅慕洛斯在內(nèi)的7個王,挑有故事情節(jié)的大約講講這“七王時代”的故事吧。
第三個王時期,羅馬跟鄰居阿爾巴年年征戰(zhàn),兩邊的國王都覺得這樣打下去兩敗俱傷,老百姓流離失所的,誰也沒占到便宜。最后兩邊達(dá)成協(xié)議,搞個“華山論劍”,各派高手比武,贏的那一邊,就成為兩國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