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蕭何,劉邦是信得過的。他心里想,既然蕭何快馬月下追韓信,想必韓信必定有過人之處,于是便對蕭何說:“行,看在您的面子上,我就讓韓信當將軍吧?!笔捄螕u搖頭說:“如果只是普通將軍,也是留不住韓信的?!眲盥犑捄芜@么一說,索性回答道:“那就讓他擔任大將吧?!笔捄伟葜x道:“這樣最好了?!?/p>
此時的韓信,既沒有赫赫戰(zhàn)功,也不為人所熟悉,在軍隊中的地位也很一般。劉邦有個優(yōu)點,用人不疑,雖然他并不了解韓信究竟有什么本領(lǐng),但他深知蕭何的為人,一心為公、不愛出風頭、做事踏實,能如此舉薦韓信,必定有其道理。
劉邦打算召韓信前來,拜為大將。蕭何又說道:“拜將是個大事,不能這樣招來呼去的,應(yīng)該要選定良辰吉日,齋戒設(shè)壇,在禮節(jié)上要周全,在眾將士面前,拜韓信為大將?!眲钜宦牐冒?,你蕭相國怎么說,我就怎做吧。
登壇拜將的事,在軍隊中傳開了??墒鞘裁慈藖頁未髮?,誰也不清楚,像周勃、曹參、樊噲等將領(lǐng)都盤算著,這大將的頭銜舍我其誰呢?誰料最后走上將壇的,居然是差點被砍了腦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治粟都尉韓信。這個結(jié)果,是所有人都想不到了,難道是漢王瘋了?
事實證明,劉邦的這一決定,對他最后贏得天下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韓信很快便向劉邦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他首先分析了項羽的種種弱點所在:剛愎自用、妒賢忌能、任人惟親,在分封諸侯一事上嚴重不公,又流放義帝,軍隊殘暴,荼毒生靈。韓信建議漢王劉邦先取關(guān)中,平定三秦。他分析說:被分封為王的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本是秦國將領(lǐng),投降項羽后其部下二十萬人遭到坑殺,這二十萬人都是關(guān)中子弟。他們雖然被分封關(guān)中稱王,但完全喪失民心,所屬軍隊都是烏合之眾。而漢王當年入關(guān)中后,廢除秦國苛法,與百姓約法三章,深得秦人的擁護。只要果斷出擊關(guān)中,勢必一呼百應(yīng),三秦之地,定可指日而收。
這一番分析,透徹明晰,一針見血,劉邦聽后不禁拍手稱好,大喜過望,只恨自己與韓信相見太晚了。劉邦的性格中,有一點相當重要,就是有決斷力,他可以在極短的時間里做出決定,并付諸實行,從不拖泥帶水,貽誤時機。他馬上下令全軍總動員,準備重新奪回關(guān)中。這距離他入漢中的時間,僅僅過了四個月。
楚漢爭鋒,誰將是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