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節(jié):第五章 鳳落高桐(2)

姜太公 作者:焦安南


姜尚問:"聽說舜還統(tǒng)一歷律,果有其事?"

馮玉道:"有。舜在東封泰山時,便開始進行統(tǒng)一歷律和度量衡的工作。他的終生愿望是要建立天下書同文、車同軌、人同倫、族同宗、樂同律、時同歷、賓同禮的大同社會。"

姜尚贊道:"舜真是五帝中的第一明君。"

馮玉說:"贊得好。他廣納賢能,善任賢能,確是圣明之君。他在宮門前設敢諫之鼓,立誹謗之木,所以能明四目,達四聽。舜廣納賢能,不以個人好惡親疏為標準。他不僅敢于起用唐堯未起用過的八凱、八元十六族,而且力排眾議,起用禹。"

姜尚道:"這個我知道。舜殺掉治水無能的鯀,卻重用他的兒子禹。"

馮玉說:"是呀。禹開通九州道路,疏通九州江河,劃定九州疆界,安撫九州部族。舜看重他的才能,便將國君之位禪讓給禹。"

姜尚贊道:"讓得好。唐堯禪舜,雖系導姓而王,畢竟有翁婿傳位之嫌。唯舜禪禹,才是昭之于世的公天下之大舉。他禪位的不是一般異姓,而是被他殺掉的鯀的兒子禹。舜出于公心,才會有這等賢不避仇的氣度和胸襟。"

馮玉說:"講得好。在位期間,他怕諸侯們威福任己、自專一方,所以對所任之職施行五年一巡狩,三年一考績。卸任之后,他主動代禹輕裝南巡,誰料途中竟病死在蒼梧山下。噩耗傳來,國中臣民無不悲哀萬分。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雙雙趕到南方去奔喪。她們泣不成聲、淚如泉涌,淚水滴落在當地的竹子上,成為斑斑點點的淚痕,永不退色,這就是名傳天下的湘妃竹。"

姜尚道:"我聽說禹在位時,眾大臣推舉夷族臬陶作繼位人。臬陶病死,大臣又薦舉臬陶之子伯益作繼承人。禹死,其子啟卻奪伯益之位而自立。禪讓制度自此廢棄。惜哉!"

馮玉感嘆道:"堯天舜日之時,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殘有所養(yǎng)。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而今搶掠不止,天下不公。明君不出,大同何在?"

姜尚也感慨萬端,卻無話可講了。

姜尚在諸馮小住三月,搜集到了虞舜少年時代的諸多傳聞。離開諸馮,姜尚一路南下,返回東呂鄉(xiāng)東呂里。

對于姜尚的回鄉(xiāng),最高興的是他那鬢發(fā)斑白的母親。

一日,姜母對姜尚言道:"你爹爹去世時,你尚在幼齡。一晃二十余年過去,你眼下三十二歲,已該成家立業(yè)。自你遠去阪泉,馬家姑娘逢山市必來東呂里看望我,問寒問暖,汲水洗衣,好不勤快。我看,此女與你是天配良緣。"

姜尚遵從母命。于是宋氏開始為兒子忙碌婚事。三日后,宋氏特派娘家侄兒前去馬家莊提親。馬宏聽說宋禮為表兄前來提親,當即點頭應允,并擺設酒宴款待宋禮。

數日后,姜尚親自迎娶新人。四方親朋好友也來慶賀迎親,觀看新人。

姜子牙成親后,夫妻恩愛非常。宋氏眼見兒媳賢惠,心下甚為欣慰。

一日,馬玉鳳道:"夫君。我與你今后如何處世?我看你學做生意吧。"姜尚笑道:"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我卻不想經商。我已經兩度為師,還是讓我教授幾個村童吧。"馬玉鳳只好聽其自便。

恰在這時,一件驚天動地的新聞從京城傳到了東呂里:天子遭雷劈死了!

商王武乙在箭射皮囊"天神"、幽禁王后戊之后,行為更加肆無忌憚。他經常白天帶領武士到山林打獵,夜晚在宮中歌舞。

這天一大早,武乙又穿戴整齊。他命侍從整弓備箭,要繼續(xù)外出游獵。他走出王宮,卻見天空布滿了厚厚的烏云,只好回到宮中。

太子文丁看到今天總算有了進諫的機會,心中很高興,就試探著對父親說道:"最近宮內外傳言,說天神當初并未被父王射死。"

武乙瞪著兩眼問道:"怎么?沒有射死?那他為什么不來找我算賬?"文丁道:"據說,天神對父王的射神之舉沒有任何私怨,甚至認為父王勇猛無比,可欽可佩。"

文丁按事先想好的套話勸諫。他見武乙聽到這里反嗔為喜,松了口氣,繼續(xù)說:"不過,天神對父王的一味游獵有些不滿。希望大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