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節(jié):第一章家道中衰(5)

魯迅傳 作者:許壽裳


在這天堂的一角里,還有屬于他的慈愛的母親魯瑞。她是戶部主事魯希曾的女兒,紹興安橋頭人,生于清代咸豐年間。當時的中國像是一潭死水,鄉(xiāng)村女子被禁錮在家里,很少有人能夠識字,她也沒上過學,然而憑著自己的毅力,她自修到能夠讀書的程度。她讀了不少的書,最初讀的是些彈詞,如《天雨花》、《再生緣》,隨后看的是演義,大抵家里有的書她都看。有時她還自己買些喜歡讀的書,當時新出的章回體小說,她也買來讀。她原先裹了腳,清末天足運動興起時,就放了腳。這個很有膽識的女子,對自己的孩子卻有著溫柔的母性的愛。當周伯宜命令魯迅背書時,她靜靜地聽著,為兒子耽心,兒子順利地背完了書,她為兒子高興。她每年回娘家時,總把魯迅帶去。

外婆家所在的安橋頭是魯迅兒時的樂土,那是一個離曹娥江不遠的幽靜而偏僻的村莊。-條小河緩緩地從村中流過,河里有捕魚和罱泥的小船。酷愛大自然的魯迅來到這里后,覺得世界真太美麗了。村莊那么幽雅,田野那么青翠,河里的水草那么婀娜多姿,而斜倚在河畔的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在陣陣掠過田壟和小河的野風中,散發(fā)著多么濃郁的清香。在這畫意盎然的村子里,他和小伙伴們,像活潑的小鳥似地蹦蹦跳跳,嬉戲打鬧著。給這令人心曠神怡的大自然風光更增添了無限生機。

在月光如水的迷人的靜夜里,他們還結(jié)伴坐著白篷的小船,去鄰近的趙莊看社戲。年幼的陪著小客人坐在艙中,年長的坐在船尾。小伙伴們架起兩枝櫓,兩人一支,一里一換,有說的,有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水聲,在左右兩岸都是碧綠田野的河流中,飛一般地奔向目的地。船在河里馳行,河岸兩邊的豆麥散發(fā)出的清香,在水氣彌漫中撲面而來。淡黑色的起伏的山巒,彷佛是什么巨大的野獸的背脊,緩緩地向船尾跑去了。

一會兒,見到趙莊了,首先撲進魯迅眼簾的是屹立在莊外河邊空地上的一座戲臺,遠遠地它在朦朧的月光下顯得十分迷人,魯迅幾乎疑心是在畫里見過的仙境,竟在這里出現(xiàn)了。

童年時候,魯迅的天堂還不僅是這一些。東昌坊口新臺門的院子里,另有一個小小的天堂,雖然沒有水鄉(xiāng)那么廣闊,卻也有許許多多動物與植物,這就是魯迅家院子后面的百草園。這里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蟬兒在樹葉叢中不住地鳴唱,黃蜂在菜花地里忙碌著,輕盈的云雀忽然像一枝箭似的從草間飛向半空中去。而在短短的泥墻底下,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看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背脊,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魯迅到了三味書屋之后,老師雖然很嚴厲,但在這里也有許多快樂,當壽老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他的幾個同學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而他就開始畫畫,用荊川紙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地描下來。書屋后面還有一個狹小的園子,同學們可以偷著去花壇上折梅花,找蟬蛻,捉蒼蠅喂螞蟻……"

這一切都是那樣美好,那樣和諧地點綴著他生命的早晨。天真的、快樂的少年魯迅,哪里知道人間還有許多骯臟和黑暗,苦難與貧窮。在他充滿著稚氣的眼里,整個無邊無涯的世界,都像他家里的院落,都像百草園、三味書屋,都像安橋頭那里的靜幽幽的小河與田野,都是那么秀麗,那么生動,那么充滿情趣。他不知道,在他的視野之內(nèi)的小小世界之外,還有另一個悲慘世界,那里還有不平,還有哀傷,還有惡對善的摧殘,丑對美的踐踏,還有終年像牛馬一樣辛苦輾轉(zhuǎn)的勞動者掙扎在饑餓和死亡的懸崖之上。他還以為,那些陪伴著他的鄉(xiāng)村里的小伙伴,也像花木和鳥禽一樣,自由自在地生長,無憂無慮地裝點著遼闊的大自然。

十三歲以前的魯迅,在溫暖與歡樂中過著士大夫家庭里的少爺生活,他還不了解社會,不了解社會中除了窗明幾凈、豐衣足食的天堂之外,還有一個黑暗如漆的人間活地獄,更沒有想到他后來竟成了推翻這個地獄的勇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