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響當當一粒銅豌豆——雜劇總班頭關漢卿(2)

我輩豈是蓬蒿人 作者:謝柏梁


 

二、社交與戀愛

作為一名醫(yī)生和戲劇家,關漢卿的社交活動相當廣泛。上至達官貴人,下到文人墨客、煙花粉黛、潑皮無賴,三教九流,無不涉及。

大約在金末,他就成為一名全國知名的戲劇作家,常常把自己的劇作獻給朝廷。所以元代詩人楊維楨在《元宮詞》中寫道:

開國遺音樂府傳,自翎飛上十三弦。

大金優(yōu)諫關卿在,《伊尹扶湯》進劇編。

關漢卿是以一位諫官的自覺的責任感,以希望對朝廷社會有所補益的態(tài)度送上一系列劇本的。劇本送上去之后,很快上就被廣泛地傳唱開來了。演員喜歡演他的戲,觀眾樂意看他的戲,“初調音律是關卿,《伊尹扶湯》雜劇呈。傳入禁垣宮里悅,一時咸聽唱新聲”(《明朱有敦《元宮詞》》??磥硭谙喈旈L的一個歷史時期內,幾乎壟斷了金元兩代宮廷劇本創(chuàng)作的地位。宮廷的需要對關漢卿的創(chuàng)作有著事關重大的影響,通過獻劇,他能了解一些上層社會的內幕,受到一些統(tǒng)治者的賞識和保護。這在客觀上刺激了他的劇本的編寫,開闊了他的視野,使得他能把人民的心聲通過劇本的形式上傳下達,流傳四方。

一位天才決然不會是孤立無援的,在他身邊必然有一大批哺育天才、輔助天才的人才群落。隨著演員對劇本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大都城出現(xiàn)一些專門從事劇本、曲藝和散曲創(chuàng)作的“書會”,書會成員稱為“才人”。以關漢卿為核心的“玉京書會”,便是一個負有盛名的書會。其中容納和吸引了一大批熱愛戲劇創(chuàng)作和批評的知識分子,這些知心朋友像眾星捧月一樣環(huán)拱著關漢卿。

著名女演員順時秀所拜的干伯父楊顯之是關漢卿的“莫逆之交”。所以關漢卿只要是寫了東西,都要請楊顯之一起來推敲字句、斟酌文情。楊顯之提的意見往往相當中肯得當,有時稍微增刪一些字句,調整一下結構,就使劇本增色不少。所以關漢卿稱這位“寰宇知名”的朋友為修補劇本的“楊補丁”。

梁退之是關漢卿的一位世交好友。此人雖做官做到知州,談起文章來只崇尚韓愈、柳宗元的風格,提起詩歌來就把李白、杜甫崇拜得五體投地,寫起詞來連蘇軾等人都不放在眼中,但卻特別喜歡漢卿的劇本。高興起來,他和漢卿飲酒宰羊,擁翠聽戲,無所不至,恨不得連肥馬輕裘卻不分你我。

又有一位費君祥老先生,雖然老得兩眼昏花的,但卻傲氣十足,他做過一篇《愛女論》,風靡一時。可他也格外敬重漢卿,常要漢卿對他的作品“把斟”提意見。

關漢卿雖然才學過人,可朋友中仍然更有強勝于他的人。有位王和卿先生,為人滑稽幽默,聲震遐邇。燕市街上,有天忽然飄飄揚揚地飛過一只特別碩大的蝴蝶,引得人們紛紛圍觀撲打。王和卿見了,不慌不忙地口占了一支《醉中天》的小令:

彈破莊周夢,兩翅駕東風,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難道風流種,唬殺尋芳的蜜蜂,輕輕的飛動,把賣花人掮過橋東。

一時竟傳遍全城。因為小令的深層含義,隱約地譏諷著那些尋歡作樂、強奪民女的衙內權勢們終于沒有好下場。

同在大都城中,王和卿和關漢卿這“兩卿”總免不了有些善意的、良性的磕碰和互嘲。以關漢卿的高才風流,在王和卿面前總是一敗涂地;即使事先準備好了,挖空心思地對付王和卿,也沒有一次獲勝的紀錄。終于有一天,王和卿坐在一處,打了個盹,就再也醒不來了。人們跑來看時,只見他的鼻腔里垂下兩條一尺多長的鼻涕,都大為驚訝。

關漢卿聞訊,連忙跑來追悼朋友,見狀便問:“諸位曉得老王頭是如何死去的嗎?”

“哦,”有人答,“這大概是和尚們所說的坐化吧?!?/p>

漢卿點點頭,又問:“那么,為什么人死了還要流鼻涕呢”

那人又答道:“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玉筋呀!”

關漢卿搖搖頭,以醫(yī)生的口吻鄭重其事地說;“我說你不省得,這不是玉筋,是嗓(六畜癆傷時鼻中流的膿水)!”

眾人頓時哄然大笑,有個人立即攻擊漢卿說:“你被王和卿輕侮了半輩子,他死了你才能高他一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