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清晨6點左右,一通急切的電話把我從夢中驚醒。一個法國的朋友在電話里緊張地問我:“Keen,聽說邁克爾·杰克遜死了,人們都上街了,你聽到消息了嗎?是不是真的?”我只能回答:“等等,別急,我上網看看?!标P于杰克遜死亡或被預言死亡的傳言已經非常常見。但每次都被證明是小報的惡意中傷。因此接到這個電話的時候,還沒有從睡眠里完全清醒過來的我,只覺得這大概又是一則假新聞而已。但當看到CNN等各大媒體已經開始瘋狂地把杰克遜照片推上頭條后,我的心“咯噔”一下。到常去的外國歌迷論壇里逛了逛,也是一片歇斯底里,但也有冷靜的人在安慰歌迷:“CNN還沒有確認杰克遜死亡,只是說深度昏迷而已,大家先別急!”
然而就在幾分鐘后,美聯社通過內幕人士確認:邁克爾·杰克遜去世。這個戲劇化的轉折,讓無數杰克遜的歌迷一直無法接受。流行音樂之王在此之前,還在積極地為7月的倫敦演唱會排練,身邊的人和合作的人也紛紛表示說他身體很好,但為什么這么突然?
很多人都在巨大的悲哀、驚恐和拒絕相信中,度過了黑暗的一周。各種傳言和陰謀論甚囂塵上,但杰克遜已經不在乎了。他將入土為安。就在一系列可以寫入娛樂歷史教科書的曠世演出開始之前,杰克遜出師未捷身先死。作為流行音樂之神“三位一體”中的最后一位,他終于去了天堂。前兩位是貓王和披頭士的主唱約翰·列儂。他們死的時候都很年輕。
常常有人歌頌麥當娜、鮑伯·迪倫、U2樂隊等等,但他們只是超級巨星罷了。而杰克遜是巨星中的巨星,引領潮流的先鋒,代表著幾個時代的回憶和印記,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
這就是文化圖騰的意義。而杰克遜不僅是美國商業(yè)文化的代表,更是全世界流行文化的至尊。從小到大,他就在公眾的目光里成長,而我們也伴隨著他成長。他是歷史上最長的真人肥皂劇,一輩子都生活在熱愛和非議的漩渦中。他已經超越了音樂和藝術,成為泛文化的代表,他被人愛戴,被人嘲笑,被人解讀,被人研究,被人引用。藉以貓王和披頭士時代不可想象的傳播手段,他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滲透到了地球上每一個有人類居住的角落。當你每每以為已經遺忘或者已經不在乎時,他總能以各種細微不察的方式從你的靈魂和記憶深處走出來,引得你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