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社會契約思想(4)

道德的理由(第5版) 作者:(美)斯圖亞特·雷切爾斯


(1) 史密斯會供認,或者不供認。

(2) 先假設史密斯供認。那么,如果你供認,你將被判五年監(jiān)禁,而如果你不供認,你將被判十年監(jiān)禁。因此,如果他供認,你也供認,你的境況會更好。

(3) 另一方面,假設史密斯不供認。那么,你將處于這種狀況:如果你供認,你將會獲得自由,而如果你不供認,你將在監(jiān)獄里待一年。顯然,即使史密斯不供認,如果你供認了,你的境況仍然會更好。

(4) 因此,你必須供認。無論史密斯怎樣做,這都會使你盡快地從監(jiān)獄出去。

到此為止,一切都好。但是,這里有一個陷阱。別忘了,史密斯也得到了同樣的方案。如果他不傻,他也會從同樣的推理中得出他應該供認的結論。這樣,結果是你們倆都供認,而這意味著你們倆都被判五年監(jiān)禁。但是,如果你們倆都采取相反的策略,你們每個人在一年之后就能出去。這就是陷阱。理性地追求你們自己的利益,你們倆的結果,都比如果你們倆都以不同的方式行事的狀況要糟。這就使囚徒困境成為困境。這是一個似非而是的情境:如果你和史密斯同時不按照你們自己的個人利益來行事,你們的倆的處境都會更好。

假設你能與史密斯交流,在那種情形下,你可能會和他達成妥協(xié),你們會同意你們倆都不供認。然后,你們倆都被關押一年。通過合作,你們倆的狀況都比各自孤立地行動要好。合作將不會達到你們倆任何一個人的最佳結果——立即釋放——但它會使你們倆都比你們不合作得到的結果更好。

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和史密斯之間的協(xié)議是有約束力的,如果他違約并且供認,而你履行協(xié)議,那么,你最終將服最長的十年刑期而他將獲得自由。因此,為了你們理性地分享這一協(xié)議,你需要確信他將保持他的目標不變。只有有約束力的約定才能提供這一困境的出路。

道德作為囚徒困境類型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囚徒困境不只是一個聰明的謎題,雖然我們講述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它所列舉這一類型的問題卻經常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在下列兩個條件出現(xiàn)的時候,類似囚徒困境的問題就會發(fā)生:

1. 人們的利益不只受自己做什么影響,而且也受其他人做什么影響。

2. 如果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個人利益,其結果將會比他們每個人都不根據(jù)自己的利益行事更糟。

這種狀況的出現(xiàn)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例如,試想,在兩個一般的生存策略中間進行選擇。你可以僅僅追求自己的利益——在任何情況下,你可以做任何有利于自

己的事,而不考慮其他人可能受到怎樣的影響。讓我們把這稱為“自我地行為”。相反,你也可以像關心你自己的福利一樣關心其他人的福利,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并且有時為了有利于他人的利益而忽略自己的利益。讓我們稱這種策略為“仁慈地行為”。

但是,不僅你要決定如何生存,其他人也不得不選擇他們要采納的策略。這里有四種可能性。(a)你可能是一個自我主義者而其他人是仁慈的人;(b) 其他人是自我主義者而你是一個仁慈的人;(c) 每人都可能是自我主義者;(d) 每個人都可能是仁慈的人。在每一種情況下,你的狀況如何?純粹從推進你個人福利的觀點看,你可以評價如下可能性:

● 在你是一個自我主義者而其他人是仁慈的人的情況下,你的境況最好。你會得到其他人的慷慨而帶來的利益,卻不必回報他們的恩惠。(在這種情況下,用選擇理論的術語來說,你會是一個“搭便車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