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花樣容顏(2)

明暗:源于影像的微瑣絮語 作者:馬家輝


這樣的社會,也即如日本人所說的“視奸社會”,很明顯是一個對女性不友善的社會,虛擬空間里的意淫玩笑足以在現實世界中把女性牢牢困住,無論偷拍所得的照片是三級或二級半或什么什么級,只要有一個神秘的鏡頭在瞄準你,身體便不再為你所有,你,已經不再是自己身體的主人。

怎么辦?歐美世界的女性主義者也正在思考良計,并在且戰(zhàn)且走,努力在“視奸社會”里建立另一套對女性比較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其策略之一,是重演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婦女解放游擊戰(zhàn),通過抗議行動要求政府立法嚴管網絡上的偷拍行為。三十年前,紐約、芝加哥等大城市性侵犯罪案率極高,令女性居民不敢于夜間出門,美國婦運界特地舉行一連串“奪回黑夜”示威行動,提醒警方加強保護女性人身安全,自此,沿襲此俗,許多城市每年一度皆仍有此游行,算是對于女性國民的“覺醒教育”。三十年后,有多個婦運組織把這活動搬到虛擬空間,名之曰“奪回網絡”(Take Back the Web),呼吁女性網民對有辱女體的偷拍網站予以檢舉、投訴,甚至進行黑客攻擊,無所不用其極,務求減低網絡世界對于女體的“影像剝削”程度。她們相信,網絡上的父權敵意跟現實里的父權宰制相輔相成,彼此之間,絕無“真假”之分,故應一并消滅。

歐美女性主義者尚有一項聽來有趣的文化抗爭策略:索性自拍。她們當然不是為了滿足男性視奸欲望而鼓吹女人自己脫光衣服大拍特拍。在其眼中,攝影鏡頭既像一把軍刀,可供男人像獵人般用之宰割女體以烹煮嘗食,但也像一把手術刀,可供女人像醫(yī)生一樣用之解剖自體以探索自我。這就是“女性主義攝影”(feminist photography),目的在于從女性的軀體、欲望和想像出發(fā),深入探視女性經驗與社會制約之間的關系。

在這脈絡下拍出來的照片,往往刻意把女人從一般所謂“美態(tài)”(也即男人所渴望見到的美態(tài))中解放出來,呈現不同女性在不同生命時刻下的真實影像,例如美國藝術家漢娜.威爾克把自己和母親的癌癥病發(fā)過程拍下,讓世人在女體的腐朽影像里思考女性的價值。在亞洲,日本藝術家笠原美智子更在《招搖》一書里鼓勵年輕女性自拍裸體,用鏡頭“面向未知的自我”,用鏡頭說出屬于自己的隱秘故事。

而回到香港,如果婦權人士或學校里的女老師只懂得把更衣偷拍看待成“狗仔傳媒事件”,恐怕流于狹窄而不夠“通識思考”,那些躲在黑暗里的偷拍眼睛可能也會忍不住偷笑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