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麥道夫通過買賣非上市股票,或是非紐約證交所上市的場外股票嶄露頭角,發(fā)財致富。一開始是粉紅單,后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他用上了電話、電報,最后是電腦。但麥道夫同時也發(fā)現(xiàn)并抓住了和股票大佬們做生意的機會,他開設了自己的交易公司,專營紐約證交所的股票。
紐約證交所的運行
在70年代的大多數(shù)時間里,如果你們是家名氣不錯的美國公司,那你們的股票十有八九都是在紐約證交所里進行交易的。赫赫有名的紐約證交所俗稱“大板子”,1792年成立,1903年啟用現(xiàn)址,坐落在華爾街和百老匯大街路口處一座丑陋的希臘式建筑里。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默默無聞的小公司的股票是上不了“大板子”的,只能通過像伯納德·麥道夫這樣的交易商進行柜臺交易。但時過境遷,情況也有所改變。在麥道夫新思想的驅(qū)動下,柜臺交易(OTC)交易商網(wǎng)絡在納斯達克電子交易所里的地位得到了穩(wěn)固,巨大的成功使得一些響當當?shù)拿诌M駐其中,比如微軟、英特爾、甲骨文、谷歌等等。據(jù)說,麥道夫在擔任主席期間還曾說服這些公司投入納斯達克的懷抱。
紐約證交所完整地繼承了18世紀90年代那個室外拍賣市場的衣缽。拍賣市場由拍賣人掌管,拍賣人在紐約證交所的術(shù)語里等同為“專家”。專家的職責是撮合買家和賣家要求的價位,然后完成交易。專家有時也會充當交易者,通過他們自己的賬戶填寫股票訂單,這個賬戶實際上就是“專家會員公司”的賬戶。相對而言,納斯達克是一個做市商市場,控制它的不是單個拍賣人,而是所有的市場參與者。
納斯達克單只股票的交易商沒有上限。與此不同,紐約證交所的每支上市股票有且僅有一個專家。專家與訂單打交道,并同場內(nèi)經(jīng)紀人(主要經(jīng)紀行的代表)在場內(nèi)巡視,處理大宗交易。紐約證交所賦予專家以維持市場秩序的職責,專家會員公司利用自己的賬戶交易取得利潤,此外,特別費用經(jīng)紀人還會為特別種類的股單支付費用,如規(guī)定價格的限價單。這些費用可能在每股、甚至是每次交易中只占到一兩美分,但鑒于每天成交量有30億股,加起來就很龐大了。
這是一個很溫馨的局面:專家控制股市,并從嚴格受限的活動中獲取穩(wěn)定的收入。但如果碰巧有第三方獲許交易紐約證交所的股票呢?如果受到垂青的電子系統(tǒng)壓倒專家制度,將專家這個系統(tǒng)中唯一的人類擠出舞臺呢?隨著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的興起和富有競爭力的場外交易的出現(xiàn),股票交易開始不用再經(jīng)過專家之手。2005年,名為紐約證交所混合市場的紐約證交所平行電子交易系統(tǒng)面世,使得專家的地位再度削弱。
不出所料,在紐約證交所股票的離場交易日益興隆之時,麥道夫也忙里忙外,不放過任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