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000美元的疑問

金融巨騙麥道夫 作者:(美)彼得·桑德


華爾街在線雜志《股市》(Clusterstock)的主編約翰·卡尼(JohnCarney)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在50年代末,還在上學的伯尼·麥道夫是如何從救生員和安裝噴灌裝置的工作中賺得5000美元的?問得好!這在當今似乎是可行的,但那時候5000美元可不是個小數目,特別要說明的是,當時普通工薪階層的收入不過是一年5600美元。

正如卡尼所說:“麥道夫在上學期間利用兼職工作賺了那么多錢,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p>

我們確實不敢茍同。

麥道夫在市場的一個小角落里成功地買賣股票,此時的他產生了一種清晰的設想,那就是其他人也應該在相同的平臺上不受約束地進行交易。他的設想最終使納斯達克(NASDAQ)應運而生,這是一個以技術為基礎的、民主化的虛擬電子市場,可以容納無限多個股民,接入十分方便,且交易價格低廉。盡管受1960年的技術和法律環(huán)境的制約,華爾街的頭頭們很難想象出這種高度精密的市場形式,但伯納德·麥道夫并沒有因此卻步。

可能最初的進展并不迅速,但他還是從證券交易中賺了一筆錢。具體的金融記錄,比如麥道夫早年大多數的交易證據,已經難以尋覓。他漸漸成了市場中的大人物,后來在打造納斯達克股市模型的進程中充當了先鋒和帶頭人的角色,借此,他在證券界樹立起了響當當的名聲。

漸漸地,麥道夫運用自己的市場頭腦和業(yè)界名聲,開始走出股票圈,轉而從事理財和投資管理。金額多少,發(fā)生在何時,為誰做事,這些都不甚清楚。他也結識了很多摯交和導師,比如,服裝業(yè)大亨卡爾·夏皮羅(CarlShapiro)就對他掏心掏肺,他對待麥道夫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差不多從一開始就給他投資,現在的下場卻是,騙局曝光后他的幾百萬打了水漂。

那么麥道夫是如何成為在證券行業(yè)里飽受信賴和尊敬的大人物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