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2)

金融巨騙麥道夫 作者:(美)彼得·桑德


不過,也說不定麥道夫是從一開始就用心險惡,精心策劃了這出陰謀。他可能為了這個陰謀煞費苦心,竭力隱瞞——或許這樁事只有他自己知道,也只有他自己能對此負責(zé)。多年來,他都一直讓那些老實的客戶、管理者、公司員工甚至是他自己的家人都蒙在鼓里。他為計劃的施行而洋洋得意,真正的不可告人之處都隱于細節(jié)。如今,它們一一浮出水面,新聞報道連篇累牘,牽涉其中的人們和麥道夫本人都在懺悔罪過。

不管麥道夫有沒有貪婪的動機,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對自己的客戶并沒有顯示出任何貪婪。這也是麥道夫丑聞與近年來的許多對沖基金暴跌之類的丑聞有所不同的原因之一。大體上說,麥道夫的客戶只是在尋求穩(wěn)定回報——略高于市場,在10%到15%之間的回報,并不是像麥道夫一些咄咄逼人的同行所保證的那樣超過20%。他的客戶們追求的大概是兩樣?xùn)|西:優(yōu)于市場的、合理而穩(wěn)定的回報,以及投資理財事務(wù)委托他人處理的能力。

比客戶的信任更令人不解的是證交會和其他管理機構(gòu)的袖手旁觀。他們是像客戶一樣被騙了,還是另有什么原因讓他們選擇不去揭開這冰山一角,甚至故意忽視金融分析家哈里?馬科波洛斯經(jīng)常提出的不同意見?后者從1999年就開始為證交會敲警鐘,并在2005年將這一行為公開化和正式化。2006年,他領(lǐng)導(dǎo)進行了一個簡短的調(diào)查,但最后不了了之。證交會為什么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丑聞對證交會以后的規(guī)章制度又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

問題不勝枚舉。讀者和作家們都在思考:故事的下文呢?伯尼?麥道夫是何許人也,有過什么經(jīng)歷?他是怎么飛黃騰達,成為一名顯赫的華爾街操盤手的?他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盲目的信任,說服諸多投資人心無芥蒂地將財產(chǎn)拱手交出的?這么久以來,他是怎樣避開管理者的視線的?誰是受害者?當(dāng)初這些人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如此信任麥道夫?而麥道夫為什么要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呢?丑聞公之于眾后,受害者們又有何看法?作為謹慎的投資者和公民,我們應(yīng)該如何避免將來再次出現(xiàn)這樣一幕慘劇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