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明白了。那你明天來實習吧?!?/p>
就這樣,在很簡單的幾句交談之后,出井伸之大學四年級的夏天就都在索尼公司實習度過了。擺脫學生身份,正式加入索尼公司的時候,他不忘提出自己的要求“我希望去留學”。
公司同意了他的這一要求,進入公司第二年,即1961年5月,出井伸之赴日內(nèi)瓦大學附屬研究所進行為期兩年的留學生活,期間,他學會了有用的法語和英語,這才有了之后作為索尼公司在歐洲市場的開辟者形象的奠立,從此,出井伸之在索尼公司職位扶搖直上,最后成為索尼公司的CEO。
【案例】 沈南鵬應聘花旗銀行時的面試題
沈南鵬(風險投資家,紅杉中國創(chuàng)始合伙人)是個數(shù)學天才,獲得過全國中學生數(shù)學競賽一等獎, 1989年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shù)學系。1990年,從哥倫比亞大學退學,到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攻讀MBA。
他的目標是到華爾街公司工作,不過,手拿著耶魯大學MBA文憑也不管用。一次次向華爾街投行投遞簡歷,一次次面試,一次次被拒絕,沈南鵬的這段經(jīng)歷并不好受。很多年后,沈南鵬對媒體說:“我在畢業(yè)找工作時很不順利,被很多投行拒絕,但是誰都不會寫這段,別人只看到我今天的一點成功。”
最后沈南鵬獲得了一個花旗銀行的面試機會。投行的工作需要數(shù)據(jù)分析和判斷,總會有一些投行在面試時注意到應聘者的數(shù)學能力,而這就是沈南鵬等待的機會。
面試題是這樣的:
一個美國人在菜市場上做生意。第一次,8美元買了一只雞,9美元賣掉了;第二次,10美元買了同樣的一只雞,11美元又賣掉了。那么,這個美國人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如果虧了,應該是虧多少?如果賺了,又是賺多少?
那天早上,一共有三個人面試。第一位是美國人,名字記不得了。第二位是日本人,名字忘記了。第三位是中國人,名字叫做沈南鵬。
美國人認為是賺了2美元;日本人認為是虧了2美元;沈南鵬認為是虧了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