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的。
美國國家心理衛(wèi)生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MentalHealth,NIMH)的一個研究記錄了大腦在4~20歲之間發(fā)生的一些物理變化。結果顯示,在12歲時,負責有目的行為和其他高等功能的額葉和頂葉神經細胞就達到了巔峰。怎么會這樣呢?NIMH的研究員認為,從我們12歲開始,大腦就開始剪除腦細胞之間的關聯了,大概持續(xù)到20歲的時候。比方說,媽媽教了你一門語言,但是開始說母語以后你不用它了,那么用來之前語言的通路就會相繼死去,其他和說母語相關的神經通路則會壯大起來,也就是說神經通路不用就沒有了。
有的研究認為青少年的大腦處理、運行、工作的方法都和成年人不一樣。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ofLondon)的薩拉簡·布雷克摩爾(Sarah-JayneBlakemore)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向參與者提了一系列假設的問題,同時用核磁共振成像監(jiān)控他們的大腦活動。參與者里的青少年平均年齡15歲,成年人平均28歲。兩組人回答和個人無關的問題時用的是大腦中的同一部分。但是在回答“在電影院里看不清屏幕時,你會挪到其他座位上嗎?”這樣的問題時,青少年用的則是大腦的另一個部分。這個證據表明,除了我們理解的那部分外,青少年的大腦本身還沒有定型。
沉浸在數字化中會影響青少年的大腦嗎[1*2]玩游戲的人注意的更多,處理視覺信息更快在數字化中成長會影響青少年大腦的物理結構或是活動嗎?如果可以,那是怎么影響的?上面提到的格林和巴維利爾的研究,針對的是熱衷玩動作游戲的18~23歲的年輕人,他們每天至少玩1個小時《俠盜飛車III》或者《瘋狂出租車》之類的動作游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研究人員設了5個實驗,測試玩動作網絡游戲游戲是否影響你在一團紛亂的視覺信息中的注意力。研究視覺注意力的研究人員會告訴你,你注意到的和你看到的東西有很大的區(qū)別。比如說,如果你正好在電腦上看到了這段話,那你可能就不會注意到放在寫字臺邊上的咖啡杯這些其他視野里的東西了。這是因為你的腦中有一個構造,讓你注意視野中的某些東西,對其他東西則要關注的少一些。換句話說,你看到了些什么不重要,你注意到了些什么才重要。
為了測試熱衷玩動作游戲的人和不玩網絡游戲的人在關注的目標之外能注意到多少東西,格林和巴維利爾進行了一個標準測試,讓兩組人看電腦屏幕上閃現的一列列普通的方塊、菱形、圓圈。結果經常玩網絡游戲的人注意到的更多。隨后,研究人員又測試了一下網絡游戲玩家能不能更快地處理急速的視覺信息,結果他們又勝出了。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因為玩動作游戲的人天生能力更強,所以一開始就被游戲吸引了。但是格林和巴維利爾的第三個實驗結果顯示,要是連著玩10天的《榮譽勛章》(MedalofHonor),你的視覺信息處理速度也會快起來。
格林和巴維利爾概括說:“網絡游戲雖然看起來隨意,但卻能改變視覺注意力的處理能力?!睋Q句話說,比起不玩游戲的人,游戲玩得多的人能同時注意更多東西。其次,他們更善于審視亂糟糟的世界,更快的從一片狼藉中辨認出短暫出現的目標。第三,熟練的游戲玩家更善于處理一串快速的視覺信息?!拔覀兛吹?,玩動作游戲的人表現得遠比不玩的人好。”格林和巴維利爾說道。但是,“在那篇報告里,我們找了一群不玩游戲的人,訓練他們玩動作游戲,然后看到了類似的進步,這是我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了,這說明玩游戲能促進這方面的進步,玩動作游戲的人的視覺更發(fā)達,這并不一定就是群體偏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