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yè)社會中,人們的時間觀念完全來自于自然;到了城市時代,人們的時間觀念逐漸發(fā)生了變化。14世紀末到16世紀,歐洲的社會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一種新的時間觀念醞釀而生。人們逐漸開始把時間量化,這種新觀念比農業(yè)社會中的時間觀念更加合理。此外,人們對時間的認識也發(fā)生了變化,開始意識到時間就是金錢。后來,機械表開始出現。1937年,美國社會學家索羅金(Pitirim A? Sorokin)寫道:“14世紀時人們開始借助機械手段衡量時間。鐘表的發(fā)明并非偶然,而是人們追求速度的本性開始發(fā)揮作用?!?/p>
鐘表的發(fā)明
中世紀晚期人類發(fā)明了擺鐘,將鐘擺每次加速平均分成相對靜止的小時間段,以此來標記時間。在此之前,人們使用日晷計時,不會發(fā)出任何聲音。恩斯特?容格(Ernst Jünger)曾形容說:“鐘表創(chuàng)造了自然界中新的節(jié)奏。此后人類徹底告別了時間由自然決定的時代,擺脫了自然界的束縛,開創(chuàng)了自主劃分時間的新紀元?!庇捎谌藗児ぷ骱蜕畹乃俣仍絹碓娇?,時間單位也變得更加精確,例如分鐘、秒甚至毫秒。從鐘表問世的那一刻起,自然界就失去了對時間的控制權,時間也不再與自然現象有任何聯系了。
擺鐘僅僅是新時間觀念誕生的標志,它本身并不是新時間觀念產生的原因和動力,然而人們可以利用機械鐘表,更加合理地利用、控制和管理時間。此外,人們也逐漸意識到時間就是金錢。雖然在中世紀晚期和近代初期生活節(jié)奏已經開始加快,但人們對此卻并未重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