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麗君:心花怒放,卻開到荼糜(一)(2)

我們的她們 作者:韓松落


然而,作家平路在《 中國時報 》發(fā)表題為《 尋找鄧麗君原貌 》的文章,指出:“如果她只是那般被動而溫婉,應(yīng)唱不出《 空港 》或者《 我只在乎你 》里的滄桑。只依弟弟說的,家人是她最大支柱,愛‘國’是她人生的志業(yè),其實難以解釋她為什么一次次遠走,為什么會選擇異國戀人,選擇異鄉(xiāng)異地,東京、香港、巴黎,終于遠到清邁……”

他認為,“眾家媒體塑造的單一造型,除了反映我們社會愈趨保守的價值觀”,應(yīng)該充分還原她的人生,包括她所屬的時代,至少也應(yīng)該“還原給她完整的女性人生”。

而細究鄧麗君,探查她性格的填充料和人生經(jīng)歷之后,不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人從飽滿豐盈,到橫空出世,到消耗殆盡的過程,貌似完美的畫皮里,是千瘡百孔的荒涼。

貧寒是鄧麗君性格的底色。

她的父親鄧樞是河北省大名縣鄧臺村人,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第14期,母親趙素桂是山東省東平縣人。兩人于1943年結(jié)婚。軍旅的動蕩,配合了時代的動蕩,最終造就了一家人的動蕩,直到1954年6月,鄧家遷居南臺灣屏東市空軍機場旁的眷村,生活才開始慢慢穩(wěn)定。

鄧麗君出生在鄧家開始定居生活的前一年。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出生,排行老四,上有三個兄長。

鄧家家境貧寒,鄧樞曾拿出全部積蓄開糧店,但糧店不久就宣告倒閉,后來改做大餅沿街叫賣。鄧麗君和兄長在童年時之所以信奉天主,也只因為,教會常會定期發(fā)放白米、面粉以爭取信徒。

生活的艱難之外,還得加上“本省人”對“外省人”的怨恨排擠。這種怨恨輕易地就蔓延到孩童世界里,鄧麗君的讀書生涯并不愉快,她在蘆洲小學(xué)就讀時,她家的貧寒,是孩童取笑的對象,孩子們常做的游戲之一,就是把鄧麗君的頭發(fā)綁在椅子上,然后躲到一邊,等待下課她起立時發(fā)出驚叫。

種種重壓之中,恐怕還得算上鄧麗君父親的性格。在鄧家人授權(quán)出版的《 鄧麗君畫傳 》中,鄧樞是個面目模糊的慈父。而在干立行所著的《 一代歌后鄧麗君 》中,鄧父性格暴戾,一旦發(fā)現(xiàn)鄧麗君的歌唱天賦,立刻和酒館飯店簽下合同,取得定金,就會毫不猶豫直奔酒吧、賭場,他還主動要求鄧麗君退學(xué)從藝,日本寶麗多唱片邀請鄧麗君赴日發(fā)展,也是他百般阻撓。早期國語苦情片中經(jīng)典父親形象呼之欲出。

孰真孰假?都是屋檐底下的事,不得不糊涂些。但兩個事實卻勾勒出最微妙的部分:鄧麗君六歲時,就進入空軍炮防所屬下的第93樂隊( 一個掛著軍隊招牌的民間樂團 ),開始賣唱生涯;鄧樞1990年5月9日過世時,鄧麗君沒有立刻回臺奔喪,甚至引發(fā)許多流言,其中之一,說她得了艾滋病。事后鄧麗君現(xiàn)身辟謠,強調(diào)當時只是因為悲傷過度而病倒。

貧窮是一種命運,父親是另一種命運,兩種命運加身,鄧麗君本應(yīng)成長為一個皺巴巴的、苦澀的人,但我們所知道的鄧麗君卻不是這樣。為這種命運加上溫暖的均衡,大概是鄧麗君的母親趙素桂,她始終是鄧麗君回憶里的亮色,鄧麗君成名后,許多場合由趙素桂陪伴,許多決策里有趙素桂的參與,她成為當時最著名的星媽。

但,底色終歸是底色,終會在生命激情散盡后,幽幽地浮現(xiàn)。

參與了鄧麗君性格塑造的,還有哪些因素?或許,還應(yīng)該算上瓊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