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沒有重心的晚會
將各色釉、各類彩集于一身,為乾隆朝獨創(chuàng)。做出這么矯情的事 情,一定是豐衣足食之后。官窯瓷器燒造,清康熙恢復,雍正發(fā)揚光 大,至乾隆達到頂峰;頂峰一定要有旗幟飄揚,瓷母就是這面飄揚的 旗 幟。
瓷母叫法通俗,各色釉、各類彩之母,仔細一想,此叫法道理不 通,分明是其兒,不是其母。但叫瓷兒,失之滑稽,故叫瓷母,按中華 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也有尊老之意。
瓷母的燒造想必暗合宮廷旨意,皇帝憑空想見此器模樣也是道難 題。景德鎮(zhèn)窯工們深知自己能力,亦愿討得宮廷青睞,反復試燒,在前 人技巧的基礎(chǔ)上,玉成此器。高低溫釉彩十數(shù)種,清晰而不亂,相互就 合,分不出高低貴賤,如同人工花壇,堆砌出的美麗依然是美麗。
但這類瓷母不宜提倡,各門類釉彩優(yōu)缺點淹沒其中,好不顯好,壞 不顯壞。這是藝術(shù)之大忌,藝術(shù)無需搞平衡,藝術(shù)強調(diào)個性。
清乾隆一朝以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把瓷器做得前無古人,后無 來者;但它沒能攀上美學的峰巔。堆砌的藝術(shù)就是一臺豐富的文藝晚 會,全是重點,卻沒了重心。形式再花哨,到頭來也是曲終人散,兩目 茫 茫。
乾隆瓷母就是個清代瓷器的晚會,也是個證物,證明兩百多年前乾隆盛世的風范與心態(tài)。這個風范是清乾隆鼎盛期的華麗奢侈,無所不用 其極,以文化的強勢忽略美學的含蓄,注重表而不注重里;這個心態(tài)是 炫耀,以我朝之力達到古人未曾有過的高度,展現(xiàn)天朝大國海納百川的 胸懷,從而忽視了被接納者的內(nèi)心感受。
宋人與宋
中國古代有一種很少有人使用的枕頭,式樣簡單,截一段圓木綴 上小鈴。枕在上面極不舒服,須小心翼翼,保持半睡半醒狀態(tài),意在小 憩,避免沉睡過去。否則,枕一動,人驚醒。此枕被文人賦予了一個極 為美麗的名字:警枕。足見古人珍惜光陰用心良苦。
與此相反,有一句我們經(jīng)常用的成語也與枕有關(guān):高枕無憂。源出 《戰(zhàn)國策?魏一》:“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 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眱汕Ф嗄昵?,古人對枕就 有了這樣深刻的理 解。
古人使用的枕質(zhì)地很多,不限于今人要求的柔軟。用陶土堆塑成 型,入窯高溫燒成瓷枕,隋朝已見。唐以后,瓷枕漸多,至宋從質(zhì)到量 達到登峰造極。金元以后漸少漸衰,直至消亡。談瓷枕,離不開宋。筆者見過的宋枕磁州窯的為多。形容宋枕, 得用許多話,簡單地說,就是豐富。獸形枕中有龍枕、虎枕;人形枕中 有孩兒枕、仕女枕;幾何式樣中有長方、八方、橢圓、銀錠等;還有腰 圓、雞心、云頭、花瓣等隨意造型??
宋朝重商,商稅成為國家財政的重要收入。國都東京(今開封)商賈 云集,夜市不禁。于是,瓷枕中的名牌“張家造”應(yīng)運而生。當然,還 有“趙家造”、“王家造”等等。今天看來,千余年前宋人生產(chǎn)的瓷枕仍可謂美不勝收。一鷺鷥置身蘆葦之中,雙腿叉開,回首相望,用筆寥 寥卻生機一派;一孩童持竿垂釣,神情專注,幾條小魚欲咬欲溜,情趣 盎然;兩束卷草,豐滿柔韌,舒展大方
?筆者陸續(xù)見過不少瓷枕,由于價昂,沒有留下幾個。瓷枕發(fā)展總的 來說是年代越早尺寸越小。唐枕中常見不足一.長的,人稱脈枕,是否 為中醫(yī)號脈專用,待考。宋枕尺寸適宜,金元以后,尺寸加大,可達尺 半,顯得笨拙。瓷枕為生活用具,常隨亡者下葬。因歷史淘汰,罕有傳 世品。瓷枕為平民百姓所用,皇帝大概嫌硬,另有所枕。于是,瓷枕中 透著一股市井氣,說白一點是俗 氣。
這股俗氣給后人帶來宋人的情趣。宋人圖安逸,不尚浮華,干不 出唐人那等輝煌熱烈的事來。兩只鵪鶉,一行飛雁;頑童蹴鞠,趕鴨捉 雀,無不流露宋人知足長樂的人生觀。你可以完全想見宋人在人口增 殖、物阜民豐之際,陶醉于這種“小家碧玉”的風范之中,自得其樂。在瓷器中,再沒有比文字裝飾更能直接反映當時人的思想了。唐 代的銅官窯(長沙窯)中,書寫詩歌的不少,許多詩還可以在《全唐詩》 中查到。顯然,這與唐代詩歌盛興有直接關(guān)系。而宋枕,卻大量書寫詞 曲。如:“左難右難,枉把功名干。煙波名利不如閑,到頭來無憂患。 積玉堆金無邊無岸,限來時,悔后晚,病患過關(guān),誰救得貪心漢?!币?曲《朝天子》,把個枕頭主人的失意和無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盁煵?利不如閑”,宋人有點看破紅塵了,于是,大宋江山也就成全了趙佶 (宋徽宗)這位國政庸碌無為、藝術(shù)卻頗有造詣的皇 帝。枕頭與人的關(guān)系太密切了,要睡覺難免先看枕頭一眼。工匠們就 利用這一眼,在枕面上寫上“眾中少語,無事早歸”,寫上“為爭三寸 氣,白了少年頭”,寫上“過橋須下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尋宿,雞鳴早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