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讀書之趣:于平凡中見新奇(1)

我同時考上了清華和伯克利 作者:金一娜


(一)

《哦,香雪》是一篇很有鄉(xiāng)土氣息的小說。

香雪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兒:十六七歲、白皙、村里唯一一個中學(xué)生。她能用一籃子核桃換幾個發(fā)卡,和別的女孩兒每天為了見火車一面而梳妝打扮。她看著同桌的自動鉛筆盒,卻并不動心。直到有一天,另一個自動鉛筆盒將她引到了列車上。

也許她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跳到火車上。想換那個自動鉛筆盒嗎?她一定想到縣城里那些時髦的同學(xué),他們都有自動鉛筆盒。她一定知道,她的同學(xué)會因為她是土氣的山里人而看不起她。哦,香雪,你和你的同學(xué)不一樣,因為對于他們,得來一切都是那么容易;你和你的姐妹們也不一樣,因為你有追鉛筆盒的勇氣和讀書改變命運的決心!

一個自動鉛筆盒,對于香雪來說,不只意味著四十個雞蛋而已。列車上,當(dāng)她換到心儀的鉛筆盒時,她一定會欣喜,即使她也在擔(dān)心受爹娘的責(zé)罵;當(dāng)她沿著鐵路走幾十里路回家的時候,她也許會害怕,但懷里揣著的那個鉛筆盒,使她鼓足勇氣繼續(xù)走下去;當(dāng)她帶著這個鉛筆盒上學(xué)的時候,她能感覺到這個鉛筆盒沉甸甸的重量 這小小的自動鉛筆盒,是香雪打開通向外面世界之門的鑰匙?。?/p>

是啊,外面的世界。一條鐵路,太窄了;一分鐘,太短了。香雪和她的姐妹們,本應(yīng)看到更多。什么時候,列車能夠停得很久很久,很多很多旅客上上下下;什么時候,村里的人們能夠建個市場,用他們的核桃、雞蛋換回很多很多東西;什么時候,香雪和她的姐妹們能夠一起跳上列車,和“北京話”一起,到很遠很遠的山外去

(二)

看過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館》之后,我覺得“大傻楊”這個看似不重要的人物其實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用大傻楊唱“數(shù)來寶”開場是個很巧妙的做法。骨板聲中,大幕徐徐拉開,一出社會活報劇就此開場;戲劇末尾,一句“誰也不再做奴才”收結(jié)全劇。大傻楊在劇中,也算劇中人,但卻似乎置身事外,因此,他具有獨特的作用。

大傻楊的臺詞,全是“數(shù)來寶”。“數(shù)來寶”是什么?這是街頭藝人憑借生活經(jīng)歷即興編唱的套子詞,常有擊節(jié)樂器伴奏(《茶館》中使用豬胯骨)。詼諧、風(fēng)趣是“數(shù)來寶”的藝術(shù)特色之一。

在《茶館》的劇本中,附了這樣一段解釋:“此劇幕與幕間需留較長時間 (大傻楊)使休息時間不顯著過長,同時也可以略略介紹劇情?!蔽艺J(rèn)為,大傻楊除了以上的在戲劇表演中壓縮時間的作用外,還有三個作用:介紹社會背景、暗示劇情、與劇中人物互動以承上啟下。

介紹社會背景是大傻楊臺詞中最多的內(nèi)容。如第一幕前,介紹了“官兒闊,百姓窮,朝中出了個譚嗣同”,交代了“戊戌變法”失敗的歷史背景。第二、三幕則分別介紹了軍閥混戰(zhàn)、國民黨進北京的背景。這樣,寥寥數(shù)語,便于觀眾在幕間調(diào)整心態(tài),進入到下一幕新的時代中去。這種設(shè)置對《茶館》這樣幕與幕之間相隔十幾年的戲劇來說,尤為必要。只有這樣,才能使戲劇更容易被觀眾理解,獲得好的藝術(shù)效果。

大傻楊介紹劇中大背景用的是詼諧、形象的民間語言,如“氣得太后咬牙切齒直哼哼”,與《茶館》的整個市井氛圍很吻合,十分諧調(diào)。這樣介紹戲劇背景,生動自然,能獲得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在“數(shù)來寶”唱詞中,有一部分是暗示劇情的。如第一幕“沒吃沒穿逼得賣兒女”顯然暗指康六賣康順子給龐太監(jiān)做老婆的事。在第一幕中,人物多、事件雜,容易使觀眾失去線索。而大傻楊的唱詞能夠進行預(yù)先提示,使觀眾看了不至于摸不著頭腦。此外,大傻楊暗示劇情也有利于大家對《茶館》這幅“社會百態(tài)圖”的進一步了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