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勢力達到頂點卻不知謙讓就容易讓人產生懷疑,地位尊貴而不謙恭容易招致嫉妒。
【釋義】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這一古訓告訴后人,當一個人處于位高權重的境地時,如果沒有“含而不露,隱而不發(fā)”的功力,往往會引來上面的猜忌和同輩的嫉妒??墒牵婺茏龅健昂宦?,隱而不發(f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本來就是當局者迷,又何況身邊盡是歌功頌德之人,這些人每人吹上一口氣,就把人飄飄然吹到了九天云外,又哪里顧及得到摔下來的慘狀?所以謙恭一點、謹慎一點對于高高在上的人來說,才是一副明哲保身的良藥!
【事典】
孫叔敖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位名相,他長相非常丑陋,黃皮寡瘦,五短身材,直挺地站著還沒有車前的橫木高;此外,他還是個禿頭,頭頂亮亮的,周圍只長了幾根稀疏的黃毛;而更為出奇的是,他左手長右手短,走路時臂膀甩動不平衡,左高右低,一短一長,看起來很有些滑稽。但是他卻頗有才干,他幫助楚莊王建立霸業(yè)、治理楚國期間,施教導民,寬賦簡政,興修水利,重視商業(yè)流通,使楚國代替齊國成為了當時的第一強國。
孫叔敖被楚莊王任命為楚國宰相之時有一段很有趣的插曲。當時,孫叔敖的親朋好友、朝廷的大臣,還有方圓幾十里的百姓在得知他升了大官之后,都一撥一撥地來向他祝賀。
這一天,孫叔敖家賀客盈門,喜氣洋洋。然而,在一片祝賀的稱頌聲中,卻出現(xiàn)了一位不合時宜的老人,戴著白色的喪帽,穿著麻布做的喪衣,聲稱是來吊喪聒噪的,很是大煞風景。人們對他的怪異行為很是反感,但是孫叔敖見了,不但不生氣,反而趕緊整理好衣帽,彬彬有禮地出來,把老者迎接進屋。
等老者坐定后,孫叔敖很客氣地說:“楚王不了解我沒有才能,讓我做到了宰相這樣的高位子上,別人都前來祝賀我,只有您‘另類’地來吊唁我,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請您不吝賜教!”
老人說:“是有幾句話要告訴你。身份已經很高貴并且驕矜傲慢的人,百姓一定離他遠去;職位高,又大權獨攬,國君就會厭惡他;俸祿已經很豐厚,卻不知道滿足,把持不住自己去獲取不義之財,危險離他就不遠了。注意這三點,你才可以治理好楚國?!?/p>
孫叔敖一聽,心中不覺一震,趕緊向白冠老者拜了兩拜,說:“您說得非常對,感謝老人家的教誨,晚輩我會把您的教誨記在心里?!?/p>
正是因為孫叔敖身居要位,但很謙卑的為官作風,才感動了這位老者,使其摒棄成見,傳授給了孫叔敖一套治國從政的秘方。試想,如果當時孫叔敖以宰相的身份,趾高氣揚、盛氣凌人,一氣之下將白冠老者抓入大牢,不僅不會增加其宰相的威風,反而會有損到他在朝臣百官中的形象。
【事典啟悟】
孫叔敖牢記老人送他的“官箴”并付諸實際,才獲得了后人極高的評價,其霸業(yè)政績才得以永垂史冊。司馬遷在《循吏列傳》中,把孫叔敖列為古代循吏第一人。司馬貞《史記索隱》贊其“奉職循理,為政之先”?!秴问洗呵铩で橛氛f:“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孫叔敖之遇荊莊王為幸……孫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為故,故使莊王功跡著乎竹帛,傳乎后世。”孫叔敖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的位子越做越高以后,心要收斂、要謙卑,位子越高心越不能滿。